编辑: 怪只怪这光太美 | 2018-06-26 |
虽然形象易懂,但学生缺乏了动手参与的机会,探究的兴趣没有得到完全的激发,课堂气氛往往比较沉闷. 我的尝试 我想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学习刘老师的思想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解、领会他编写教材的层次,更应该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尝试应用他的思想来解决出现的一些问题. 应用刘老师思想设计的活动,能唤醒学生记忆深处的感悟、体验,缩短了学生与课程的心理差距,点燃他们内心的学习需要,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本能,释放了学生的求知动力. 尝试:将一套医院中挂盐水的器材呈现在学生面前,打开开关,将针尖提升到盐水瓶相同的水平位置,提出问题:"如何操作才能够形成水流?".利用活动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本能. 尝试二 问题:在《使用温度计》教学中,通常的做法是:先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构造,再阅读书本,最后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而课堂中频频出现的情况是---多数的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后,抑制不住动手的冲动,不愿阅读书本,跃跃欲试想直接测量温水、冷水的温度. 策略:我允许他们先操作、后交流收获,再阅读,…… 根据刘老师的思想,只要在不损害实验仪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对活动和阅读书本的顺序,完全可以做出调整,以满足学生的内心地愿望,顺应学生的认知心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效果:学生根据要求,实验非常投入,少数学生甚至大胆地将水银体温计和煤油温度计一起放入温水,测量温度;
交流结果时非常踊跃.学生通过体验发现的现象有:温度计里的液体会热胀冷缩…;
提出质疑的现象有:为什么水银体温计比煤油温度计升温快… .而水银体温计比煤油温度计升温快的现象,为初三比热容的引入又埋下了伏笔.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远比教师一句口头赞扬更能给予学生主动探索的勇气、信心;
而自信将帮助学生有勇气战胜今后学习、生活中 遭遇的迷惘、困难,迈向希望的天空. 刘老师认为:探究的活动同样离不开知识和技能的应用,需要接受式学习.通过苏科版教材的使用,我感觉到探究活动中必须的生活体验,如果学生缺失,完全可以通过教师引导的演示实验 提供必要的感性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探索. 尝试三 问题: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由于电流比较抽象;
猜想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学生参与并不积极,甚至大部分学生出现了沉默,课堂气氛比较压抑. 尝试:利用废旧听诊器一部分,自制教具如下图,让学生观看演示实验----用注射器使水从 A处流入、经过B处、 CD处流出,再请学生判断----通过各处的水量是什么关系,为学生迅速合理猜想提供了依据. D A B C 刘老师的很多思想已经融入到活动中,通过活动为学生参与提供了平台,为教师的引导提供了切入口;
在有限的时间里,顺应了学生的真实情况,调整了学生自主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实现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和谐统一.活动的价值最终应该由学生来体现的,开展活动过程中的几件事 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启发. 例如: 在《流速与压强》的课堂教学中,我曾经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吹硬币活动,要求能多次成功后上讲台演示,多次的课堂教学出现了令我惊讶的现象:能上台展示的学生-----大部分是平时调皮捣蛋,物理学习上处于劣势的学生. 我的感受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 我感觉到:一些在传统课堂上没有发言权、没有成功机会的学生尝试到了成功.而一些学生在长期的活动中,也逐渐形成了尊重事实、依据实验的意识,敢于质疑的精神、勇气. 经过观察,我发现了真相-----原来他们做实验时有别于许多学生的正襟而坐,而是大胆得蹲下身子或将硬币直接放在手里,吹出的气流自然更平行靠近硬币.培根说过:"人类主要凭机遇和直觉而不是逻辑发现了艺术和科学."个别学生的那种不拘一格,活泼好动的天性可能使他有更多机会获得这种机遇和直觉. 在《物态变化》的复习课中,出现了一个有意义的交流镜头------学生提出观点:"刚从冰箱里拿出的矿泉水瓶冒汗,汗是瓶里渗透出来的水".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以纠正:"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学生反驳:"你这么知道汗是水蒸气液化成的,而非瓶里渗透出来?". 反思:如果没有这位学生勇敢的质疑,也许很多学生只会满足完美的书面答案,而不会对这种现象从生活、实验的角度来深入思考. 班级的同学思索良久,有一位学生给予了答复:"我观察到:冰箱里拿出不装水的容器,过一段时间也会出现冒汗现象,说明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 以刘老师思想设计的活动,将书本化的讲授式教学、流于形式的探究式教学 重新带回适合学生的、自然与本真的状态 ,它使物理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可以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准了物理教学的真正的出发点---学生,它使物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具有无穷的魅力. 结束语:刘老师的思想带给了我前瞻的眼光,深邃的思想和崭新的物理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