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 2019-04-25 |
二、试题分值难易分析 试卷按照考试时间60分钟设计.试卷设计分值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道共计60分;
综合题4道40分)其中各类试题所占分值(基础题占70分.中等难度22分,较难题8分)全卷覆盖率达75%(按照课程标准要求)要求及格率达到90%以上.两个版本教材都有的试题占80%,另有单项选择题10分;
综合题10分不同.
三、课程标准要求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八大行星数据比较能力;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和条件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三、课程标准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方向、周期;
自转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东边永远比西边早见到日出(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地转偏向力
三、课程标准要求 公转方向、周期;
黄赤交角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不作计算要求,不涉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题)(对四季的划分不作过细要求)(不涉及俯视图及其它变形图)
三、课程标准要求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主要特点: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内部的不连续面及圈层结构;
岩石圈组成、地壳分层结构(对内部圈层厚度数据不作记忆要求)
三、课程标准要求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 岩石的三大类型及其成因;
(不涉及化学元素、矿物、矿产,对岩石名称不作过多的记忆要求)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三、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中图版教材);
区分内力和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的影响;
地质构造的类型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涵盖地垒、地堑等判读);
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判断);
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不涉及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
三、课程标准要求 大气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描述);
大气的保温效应(不涉及大气的反射、散射等现象)
三、课程标准要求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 大气热力环流形成(不涉及等压面);
大气水平运动(风)的形成;
三圈环流形成和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重点分析亚洲和太平洋上气压分布,不涉及其它地区);
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人教版教材)(了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规律、成因、特点);
不涉及其它气候类型、不涉及各种气候的具体分布、不涉及具体气候资料的分析判断)
三、课程标准要求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气团的概念、锋面概念、分类;
冷锋和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不涉及静止锋、梅雨);
高压、低压系统的中心气流、水平气流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理解)(不涉及气旋、反气旋、锋面气旋等内容)
三、课程标准要求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其地理意义 : 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地理意义(不涉及河流补给类型、河流径流变化特点)
三、课程标准要求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洋流的概念;
洋流类型及其成因(只涉及寒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