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 2019-07-06 |
九、底质及悬浮物 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
十、压力与深度 水的压力大小与深度有关,水域的深度差别限制鱼类的分布.深海鱼类长期栖息在很大水压下,骨胳和肌肉等都有特殊的适应:骨胳薄而疏松,且富有弹性,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腱亦比较疏松而易于分离,身体两侧的肌肉松弛不发达,口极大,胃的伸缩力强,肠内和血液内溶解气体很多. 十
一、水域污染 水域污染的来源主要为工业废水.主要有害成分为硫化物、氰化物、各种重金属离子(汞、铜、锌、镉、铅、铬等)、酚、醛、砷、硒及有机氯农药制品等.此外有机物和各种营养盐类大量进入水域也可造成局部水域污染. 污染对鱼类生活的影响 1.破坏食物链. 2.影响水生生物的幼体、成体的正常生长.3.危害鱼类的呼吸,甚至使鱼类窒息死亡.4.有机物和大量营养盐类污染的水域,对水生生物的危害性很重要是表现在 赤潮 现象. 赤潮当营养丰富的城市污水大量污染水域时,导致赤潮浮游生物(夜光虫,中筋骨条硅藻等)的大量繁生而形成赤潮.在赤潮出现的地区,大量赤潮生物的耗氧和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过程的耗氧,可使水体溶氧耗尽,导致赤潮水域内经济鱼虾类和其他生物窒息死亡.赤潮生物中的不少种类,在其代谢过程中能排出毒素,增加了赤潮的危害性.
第二节 鱼类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鱼类与其他水生生物之间的关系甚为密切.有些生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为鱼类的饵料,有些可以使鱼类患有各种疾病,有些直接吞食鱼类.鱼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主要包括:鱼类的种内关系种间关系与其它生物间的关系.
一、鱼类的种内关系 鱼类的种内关系主要有:
1、集群
2、残食
3、食物竞争
4、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
5、寄生1. 集群 集群是种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不是所有的鱼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集群.许多鱼类在幼小时形成鱼群,成长后就分散活动,特别是淡水凶猛鱼类,分散便于觅捕食物.鱼类在其生命周期中,常常形成临时性的群体,如产卵群体和索饵群体.海洋鱼类的集群现象比较明显,且鱼群的大小、形状往往具有一定的形式.鱼群的大小常随着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鱼类集群的生物学意义 (1)产卵、摄食、洄游.(2)防卫.集群使得敌害无从下手,而且使得凶猛鱼产生错觉,把鱼群误认为是一个巨大的个体,因而产生恐惧,不敢进行袭击.有时鱼群在受到袭击时会迅速分散,一时使凶猛鱼不知所措.集群还有助于鱼类逃离移动中的网具.当鱼群只有一部分被网具围住时,往往全部都可逃脱.(3)鱼群在游动时,还可形成有利于游泳的动水力学条件,比单独行动时减低了阻力,游泳的效力最高. 鱼类集群的机理 鱼群在行动中的高度协调一致,是由于存在着一种 结群感官 ,一般都认为是由视觉传导的.许多鱼在夜间是不集群的.这也说明视觉在结群方面的作用. 有人观察到北海南部的鲱鱼,小鱼群在夜间会消失,而大鱼群则更为扩大,并认为只有大鱼群可产生一种足量的化学物质,把它们结合在一起,在夜间也不分散.鱼类的侧线系统可能对夜间集群也起一定的作用. 鱼类集群的不利方面 一是过于集中,目标很大,容易吸引凶猛鱼类注意,造成大量被捕的危险.二是食物生物的供应有时受到限制,客易被较大鱼群迅速吃光,因而常因营养不足而生长缓慢. 2. 残食只有环境中营养条件恶化时,才会发生.是鱼类对自然界的一种适应性:在食物条件恶化时,大量幼小鱼类被消耗后,就可缓和本种的食物生物基础的紧张状况.有时幼鱼与大鱼的食性不同,幼鱼能吃较小食物,大鱼吞食幼鱼是间接地利用了水体中原来不能利用的食料基础.有的报导提到狗鱼也摄食本种小鱼,但不易消化吸收,还产生不良反应.这可能是防止自相残害的一种制约因素在起作用. 3.食物竞争 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种内的食物竞争尤其严重. 4. 通过非生物条件相互影响 例如,如果池塘中放养的鱼类过密,就会因耗氧过多而发生缺氧现象,相互影响彼此的生活和生存. 5. 寄生角c康科鱼类中的一些种类,雄鱼远远小于雌鱼,并连附在雌体身上,以吸取雌鱼的体液为生,这种寄生现象对本种的生存起有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