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22-11-01
生产效率管理和人员计算 QCD总部 2004年2月1日提纲前言生产效率管理简介人员计算简介导入生产性管理 前言公司目前在积极推行日产生产方式,全公司各单位都在围绕公司事业计划来开展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等工作 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呢?首先我们就要知道如何对生产效率和人员进行计算,找出生产效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人员合理编排途径,才能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 商用车公司 45% 主体作业 步行搬运 等待 其他 不在 60% 13% 15% 16% 27% 5% 7% 7%休息 5% 06年目标 03年1~2月75% 10% 7%休息 5% 3% 日产柴BM 100人59人42人1/1.

4倍1.38倍2.2倍 直接人员 生产效率提高的目标 零部件 45% 主体作业 步行搬运 等待 辅助 修正 65.7% 34.3% 9.1% 27.3% 8.6% 10% 06年目标 03年1~2月82.9% 17.1% 日产柴BM 100人61人32人1/1.9倍1.6倍3.1倍 直接人员 日产BM 东风03年发动机 40% → 65%变速箱 30% → 75.5%铸造 49% → 84%锻造 40% → 78.2%车桥十 44% → 69% 准直/直接比例 日产BM 东风03年发动机 23% → 60%变速箱 26% → 76%铸造 20% → 52.75%锻造 18% → 51.2%车桥 20% → 42.6% 间接/直接比例 商用车 68%68.7%零部件 58.5% 55.5% 生产效率管理简介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及含义(基点)实施倍率总实际工作时间总加工时间生产效率计算流程图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基点实施倍率-当月实施倍率 生产效率提高率=100%基点实施倍率 基点总工作时间-当月总工作时间 100%基点总工作时间 总加工时间不变的前体下(产量不变、品种不变) 期间(04年)实施倍率生产效率提高率 = (1-100%基点(03年)实施倍率 生产效率计算公式 等含义:生产效率是根据投入工时或人数来提高生产量进行评价的;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用少的投入来获得量的产量或者用等量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生产量由于生产量是在每月计划中被决定的,因此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不得不追求更少的投入 (基点)实施倍率 实施倍率是评价生产效率管理重要指标 IN Put(总投入) 总实际工作时间实施倍率 Out Put(总产出) 总加工时间 (基点)实施倍率 举例: 03年(基点)实施倍率=10000/5000=2 04年实施倍率=10000/6000 =1.67提高率=(1-1.67/2)100 =16.5% 基点总实际工作时间12000 03年总实际工作时间10000 03年总加工时间5000 04年总加工时间6000 04年总实际工作时间10000 基点总实际工作时间 =04年总加工时间*03(基点)实施倍率=6000*2=12000 总实际工作时间 总实际工作时间是生产现场每名员工工作时间的合计 在工作时间当中,设备故障、品质不合格、发生异常等现象所浪费的时间全部包含在内.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改善这些异常,使实际工作时间降低.为了掌握准确的总实际工作时间,我们现在要导入《时间记录表》 时间管理 时间记录目的是掌握直接、准直接人员的工作时间 班长负责每日记录 车间对班组记录确认 工作人员(包括班长)A

550 120 130缺勤人员 B

53 10 12出勤人员 C=A-B

497 110 118出勤率 D=(A-B)/A*100% 90.36 91.67 90.76基本工作体制 E=25*8 基本工作时间合计 F=C*E 加班时间(G)7

4 对象人员(人) H

9 5 加班时间合计 I=G*H

99400 22000 迟到、早退时间 J

5 总工作时间 K=F+I-J

99458 22020 班组会议

2 5S活动

4 改善活动

6 维护、保养

8 QC小组

5 间接时间 合计

25 车间对数据统计确认 根据班组的记录进行统计 C不变 生产性提高率F=(E-B)/E 基点总工作时间E=A*C 当月实施倍率D=B/C 当月总加工时间C 当月总工作时间B 基点实施倍率 A 车间 时间管理 车间实施全员的生产性提高 总加工时间 总加工时间可以说是制造产品所必须花费的时间的合计 总加工时间等于生产某一零件的数量与该零件在某一生产环节的标准时间乘积的合计 总加工时间=∑ ( 生产数量 Х 标准时间 ) 生产数量指合格品的数量,废品等不合格产品不包含在内 为了掌握准确的总加工时间,我们现在导入《生产量记录表》 标准时间是相对固定的,通过改善尽管标准时间会发生变化,但是新的标准时间尽可能在下一年度用来计算总加工时间.

415 234

181 加工时间(H) A*B/60 --------

1000 生产量 B 10.86 标准时间(分)A 总加工时间 EQ1111-1200 产品编号 时间分类表 补正实作工时 新设备调试 休息会议等 漏失时间 标准时间 其他原因 等待 故障 产生不合格品 作业熟练漏失 工程时间 基准时间 实作工时 生产效率计算流程图 事业部各工厂生产效率计算与目标值差异分析 全厂生产效率计算与目标值差异分析 全车间生产效率计算与目标值差异分析 日常工作时间记录日常生产数量记录 QCD室 生产车间 班长 事业部QCD改善执行部 工厂每日上报 每月上报 每月上报 人员计算简介 人员计算的必要性人员分类人员成本人员计算方法 人员计算的必要性 要提高生产效率,如果不用更少的投入就不能实现,因此目前在生产数量是以计划为准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实施最适合的人员体制那么要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是非常困难的换句话说,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进行人员计算 人员分类 直接人员:指从事本企业主要产品的零件毛坯下料、零件加工、产品组装以及进行产品测试、现场工序间检查、工序间物流和成品包装的人员.准直接人员:指为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分成现场保障人员、物流人员(不含工序间物流)、产品检验人员(不含现场工序间的检查人员)及其他人员. 间接人员:是指为保证企业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而配备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 人工成本分析 直接人员是从事体力劳动,直接制造产品,创造价值.准直接人员是从事体力劳动,直接为制造产品提供辅 助劳动的,也创造价值.间接人员是从事脑力劳动,主要任务是管理人.从事体力劳动,但不是为制造产品提供劳动的,只是 为人提供服务的,是服务人员)人工成本:直接、准直接(元)=1/3间接(元) 人员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目标人员=基点人员*(1-生产效率提高率) 基点总实际工作时间=1-生产效率提高率) 1个人的工作时间*计划出勤率 计划总加工时间*基点实施倍率=1-生产效率提高率) 1个人的工作时间*计划出勤率 我们把通过人员计算算出的结果称为目标人员 计划出勤率使用上年度的实际出勤率 导入生产性管理 没有与国际化可比较的标准时间没有按生产台数配置适当的人员时间管理不严格,无法掌握生产性 现状 方案 导入基准时间实施作业编成导入总工作时间管理修改薪酬制度(由计件向计时和技能水平过渡)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