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2013-06-20

二、科研平台是提高博士研究生 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 ? 建设总体方案? 要求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 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 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拔尖创新人才 的共性特 质, 必须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 锻炼和获得. 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所培养人才的创新性不足.这与在博士学习阶段, 对其科研素质的训练不足有很大关系.究其原因主 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 缺乏在博士研究生所从事的研 究方向上可支撑的高水平科研项目;

第二, 博士研究 生所从事的科研与其研究方向脱节;

第三, 博士研究 生所从事的科研项目是一些低水平的服务项目, 尽 管经费数量不少, 但水平不高;

第四, 指导教师和博 士研究生不注重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或众多科研 活动中总结和提炼共性问题, 从而开展不了高水平 的研究, 自然也就产生不了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 博士研究生从事高水 平的科学研究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目的.我们鼓励博 士生结合自身的研究方向, 从事高水平的科学技术 研究, 其目的是要在从事科学研究的 过程中, 提高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其总结和提炼科学 规律和关键技术问题的素养, 进而开展高水平的理 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现在有相当数量的 博士研究 生, 特别是一些应用性较强学科的博士研究生, 从入 学之初便开始和指导教师一起开展大量的技术服务 项目, 但到撰写博士学位论文时, 才发现无字可写、 无话可说.指导教师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质量采取睁 一只眼、 闭一只眼的态度, 甚至替学生托人情、 走后 门, 千方百计让学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这时的指 导教师和学生之间已完全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 而 论文水平高低、 培养质量优劣等问题已退居其后. 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间, 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主要的区别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的目标不同、 过程不同、 所要求的标志性成果不同. 完成科研项目、 技术开发和服务项目, 产生显著的经 济社会效益固然重要, 但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学位 获得者才是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唯一目的.其标志性 成果应体现在所培养人才的质量上、 体现在其学位 论文的水平上, 这是一个教育品牌的问题, 是教育工 作者的本职工作.但反过来讲, 没有高水平的科研 和技术开发项目作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 水平的博士培养质量也就无从谈起.

三、学术氛围是培养高质量 博士研究生的关键 ? 建设总体方案? 要求加强大学文化建设, 把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引导教师 潜心教书育人、 静心治学, 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勤学、 修德、 明辨、 笃实,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基本 遵循, 形成优良的校风、 教风、 学风. 博士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最高层次 的教育, 要实现其目标― ― ―所培养的学生 在本门学 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 识;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科学和专 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

2 ] , 需要营造一种勇于 开拓、 热衷创新、 刻苦拼搏、 团结协作的人才培养氛 围.博士研究生的意志力、 情感品质和审美情趣、 对 所从事专业领域的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决定了其在科 学研究中成就的大小.为此, 对博士研究生生源的 选择就要严把质量关、 动机关.不仅要考察其博士 入学考试的成绩, 更重要的是考察其献身科学与专 门技术领域的决心、 在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 积淀、 科研素质、 培养潜力与动机等.培养单位和指 导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刻意培养博士研究 生对获取新知识的渴望、 对所从事专业领域进行创 新的意识, 为科学事业踏实肯干、 勇于攀登、 团结协 作、 独立思考的精神, 并要注意时刻强化、 激励和调 动这种主观能动性.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