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 2013-09-11 |
1919 年的开学演说中指出,既然认定大学是 研究学理的机构,对于纯粹学理的文、理科自当先做完全 的建设.蔡先生在
1934 年《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中谈到: 第一要改革的是学生的观念.大学的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 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他说有一个理想: 以为文理两科是农、工、医、法、商等应用科学的基础, 以为文理是不能分科的.从这些阐述我们可以看出蔡先生 特别强调大学教育当中文理的基础地位和交融贯通.第二 点,可以看出蔡先生开放包容,汲取世界最先进学说,同 时又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以科学的精神和方法来 研究.我想继承蔡先生的办学理念,我们也可以从中西文 明的交汇碰撞、从人文与科学精神的交融等角度来审视和 发展出我们今天的北大的通识教育之路. 我还想再说一下我们另外一位校长,在45 年到
48 年, 胡适先生做北大的校长.胡适先生对于教育的本质和教育 的目的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想还是挺有启发意义的.他说: 教育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 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教育是要人戴能看见从 前看不见,并能看到人家看不见的眼镜. 他说一个受过大 学教育的人,在看一件事时是用批判的和客观的态度,而 且也要用适当知识学问为第一品.他这个是说给毕业生的: 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工作已经教会你们独立思考、 客观判断, 有系统的推理和根据证据来相信某一件事的习惯. 我想他 也阐述了我们大学教育的目的. 我们再看看美国这些年推行通识教育,美国高等教育 协会他对通识教育给出的界定是这样的:一种能够增强并 培养个体应对复杂性、多样性和变革的能力.它既强调关 于更广阔范围的渊博知识,例如包括科学、文化、社会在 内的知识,又强调在某一特殊领域内取得专业的成就.这 一教育理念不仅帮助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同样帮助他们 获得宽广知识和相关知识领域所需的智能和技能.例如交 际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知识、智能及技 能的运用能力.而且我想它是针对所有学生的教育. 第七届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讲习班 开幕式致辞 高松副校长致辞 高松 北京大学副校长、教务长 通识经典Classics in General Education
1 北京大学一直致力于推动通识教育,早在
80 年代北大 就确立了加强基础、淡化专业的教学目标,并率先推出了 公共通选课.在90 年代北大又率先推出了元培学院,探索 通识教育的管理体制.从2010 年开始我们又开始建设通识 教育的核心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需要的 不是口号,也不是轰轰烈烈的改革,我们是需要扎扎实实 的做出具体的改进和提高.从具体课程开始,逐步加以改 善和完善,我们的思路是宁可要少一些,但是也要做的好 一些. 我们现在的教育应该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我们面临 的是更复杂多变的世界.考虑到这样一种情况,借鉴国内 外本科教育改革的一些思想、举措,传承北京大学的教育 改革理念与实践,我们在
2013 年也概括了新时期北京大学 本科教育的教学方针, 就是 加强基础、 促进交叉、 尊重选择、 卓越教学 .我想核心内容就是将教和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切的政策措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与进步,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身心和智力上的自由,获得 独立自主的思想和行动能力,成为对社会国家、对世界有 理性认识和负责任的公民,从而能够应对复杂多变世界的 挑战. 新十六字的方针其核心的理念就是博雅教育和专业教 育的合作与融合.这里讲的加强基础一方面我们是强调加 强文理通识教育的基础, 文理 的范围可能比蔡先生当时 讲的有更广一些,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基础, 同时也要加强专业教育的基础,并努力在专业教育当中来 贯彻博雅教育的理念和思想.我想很多专业的课程实际上 也是可以来发挥和贯穿博雅教育的一些理念. 包括从整体的和相互联系的角度,从不同的专业学科 的角度、视角来认识和理解自然、社会和人本身.最近在 看一本书――《三种文化:21 世纪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与人文科学》.我们需要从最基本的最根本的东西中来探 求某种永恒.通识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在变化多端的社 会生活中提供可以不变的东西,就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 活中提供精神超拔的东西, 就是在对人类思想经典的阅读、 反思和践行中潜移默化的奠定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 值观,从而在多元化的时代奠定我们共同的文化价值和精 神信念. 我相信一个人不论他在事业上取得多大的成功,当他 回忆大学的生活时留下印象深刻的肯定是那些激动人心的 思想火花以及影响一生的精神动力,而对于经典的阅读和 分享永远是校园生活中最动人的一部分.因此,我很赞赏 中国文化论坛和甘阳先生今天来推动的以经典阅读为导向 的通识教育,我想这也是北大通识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建立一系列旨在推动经典阅读的核心课程,通过 这些核心课程来重新塑造我们的文化传统. 当然,我想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途径应该也不止这一 条,大家可以研讨.我们高兴的是北大有一大批致力于通 识教育的老师来共同推动北大乃至全国的通识教育.我们 的学生也非常积极地投入.我注意到在中国文化论坛历次 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讲习班的教师名录当中有许多教师是 来自北大. 过去这些年北京大学和中国文化论坛合作,成功举办 了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暑期讲习班,这 一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北京大学联合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 和中山大学共同讨论成立通识教育的四校联盟.和中国文 化论坛合作, 共同举办第七届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暑期班, 我们希望通过四校联盟的合作机制来推动中国大学的通识 教育的繁荣和发展.最后我特别希望各位同学,尤其是外 校来的同学能够度过短暂而难忘的时光,领略燕园的美丽 和经典的魅力.我相信有了大家的努力,本届通识教育核 心课程讲习班一定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杨斌副校长致辞 杨斌 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务长 高校长,还有各位北大各位老师,我们的论坛的发起人, 我们讲习班的组织者甘阳老师和很多参与讲习班的同事们, 以及讲习班的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刚才高校长已经代表讲习班的组织者讲了很好的一个 致辞,描述了我们做通识教育的目的,特别也介绍了一下 北京大学这方面长期以来的思考和实践.我想今天我也和 大家分享三个方面的情况.一个是清华大学在通识教育方 面的一些情况.有过去的故事,也有现在的想法和初步的 做法.第二个,我自己也做了一点通识教育方面的课程, 我自己也在经管学院开了一门课,稍微跟大家汇报一下. 第三,刚才高校长最后讲到,他说中国的通识教育之路可 能会有多种形式,我也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第一, 说说通识. 一说清华, 一般都会说到52年到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