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4-08-07 |
40 棒垒球运动起源于
20 世纪大约
40 年代的美国 T 座棒球 , 已有
70 余年的历史.由美国的霍布斯博士(Hobbs)发明, 并于
1970 在美国进行了官方注册.1958 年美国成立了首个 Tee ball棒球联盟, 随后加拿大等国家也成立Tee ball棒球组织.
1966 年美国棒球大联盟在中国台北首次推介 Tee ball 软式棒垒球游戏活动.1970 年美国举办了首届世界 Tee ball 赛事.日本、韩国和中国台北地区 Tee ball 协会分别于
1993 年、1996 年和
2003 年成立.1998 年中国台北开展全台地 区校园 Tee ball 活动,2001 年将 Tee ball 称为 乐乐棒球 , 其英文译名为 Happy Ball .2004 年中国台北举办了首届 Tee ball 总决赛.2010 年8月,首届亚洲 Tee ball 锦标赛在 日本东京西武巨蛋棒球场举行,共有日本、韩国、中国台 北等
32 支球队参加.
1980 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借鉴 Tee ball 运动作为垒球 初级的入门游戏,面向
6 岁至
12 岁的小学生推广.目前 Tee ball 在世界的传播有四大主流区域:一是北美区的美国 和加拿大;
二是亚洲区的日本、韩国、中国、中国台湾地区、 菲律宾等;
三是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四是加勒比 海地区和南美区的古巴、墨西哥、波多黎各、委内瑞拉等. 软式棒垒球运动是我国全民健身的新时尚项目,国家 体育总局于
2006 年从国际上引入国内.2007 年广州体育学 院率先在国内开展软式棒垒球探讨并于
2016 年在人民体育 出版社出版国内首部校园《软式棒垒球教程》.2014 年国 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球运动管理中心将 Tee ball 运动正 式称谓为 软式棒垒球 .
4 软式棒球运动特点、锻炼价值与教育功能 4.1 软式棒垒球运动玩法 软式棒垒球运动是在规定的直角扇形场地范围内,参 赛两队各出
9 名队员(或根据赛会比赛规程规定的人数), 在老师或教练员指导下由
1 名或
1 名以上裁判员执裁情况 下进行比赛.比赛中,进攻队击球员依次在击球区内用球 棒击 T 座上的球后跑向
1 垒,若能逆时针依次踏过
一、
二、 三垒并安全穿越得分线则得
1 分;
防守队队员通过高飞球 接杀、封杀(持球踩垒)和触杀等手段使进攻队的击球员 或击跑员或跑垒员出局,9 名进攻队的队员依次完成击球任 务后或进攻队队员有
3 人被判出局,则两队交换攻防,即 进攻队改为防守队,防守队则改为进攻队;
两队进攻和防 守各1次为一局. 比赛在规定的轮次或局数或时间内结束后, 以得分多的队为胜方.两队游戏或比赛的目的是争取得分 多于对方队而取得比赛胜利. 进攻队
9 名队员依击球顺序轮流击球,直到
9 名队员 完成击球任务或三人出局才轮换到防守.在击球区用棒击 球的队员称击球员,击出球后跑向一垒的称为击跑员,击 跑员安全进入
1 垒后即成为跑垒员.防守队
9 名队员按其 防守位置及职责有规律地分布在场地内防守.防守位置名 称为投手(自由人)、捕手、一垒手、二垒手、三垒手、 游击手、左外野手、中外野手、右外野手. 正式比赛需
1 ~
4 名裁判员,其中
1 名为主裁判,其 余裁判员为司垒裁判.主裁判位于捕手侧面.根据玩法特 点和班级人数情况,两队可各出
10 ~
12 人上场比赛,男 女可同场参与. 4.2 软式棒垒球运动特点 4.2.1 软式棒垒球运动集跑、传、接、投、击、礼等多种素 质于一身,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智力开发、灵敏协调、 判断反应和临场应变有极大裨益,极具田径特色、军事色 彩和充满智慧的特点,与人类的基本生存技能紧密相连. 4.2.2 软式棒垒球课堂气氛热烈、清新健康和充满活力.游 戏性、 趣味性和刺激性强, 可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情感. 4.2.3 软式棒垒球运动由于简化了竞技棒垒球比赛规则,使 用软棒和软球, 因此易学易懂易玩, 安全性高, 几乎零风险. 可见软式棒垒球运动在校园、社会极易推广和容易普及. 4.2.4 男女老幼皆宜.只要身心健康(含部分特殊人群)均 可参与.目前世界特殊奥运会设有棒垒球竞赛项目. 4.2.5 软式棒垒球运动的场地和器材要求不高,只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