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 2014-08-07 |
90年代以来,有相当多的大陆学者认同以下观点:新文化运动因中国 传统文化不能应付西方冲击而引发,其主要的特点可以归为全盘反传统主义, 以及基於此而出现的激进主义,如无政府主义、革命乌托邦和世界主义等等;
它们是中国知识份子亲和马列主义的基础.但是,只要我们稍稍放宽历史视 野,就可以发现在新文化运动前20年,由甲午战败引发的批判思潮,也具有全 盘反传统的性质. 甲午后反对儒家伦理的代表作是谭嗣同的 《仁学》 ,它把包括社会、家庭、 个人道德规在内的整个天理世界看作一张大罗网,主张毫不留情地冲决之. 而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的 「最后之觉悟」 、吴虞的 「非孝」 、鲁迅的 《狂人日记》 和砸烂孔家店,只是这种冲决罗网之精神的再次爆发而已.甲午后,与冲决罗 网直接联在一起的是世界主义.知识份子不再把中国当作世界中心,成千上万 知识份子到敌国日本去留学,向敌国学习,并通过日本了解世界.在新文化运 动中,就连像陈独秀那样民族情绪极强的知识份子,在1915年前后都经历过 一个全力主张世界主义的时期.他在 《甲寅》 杂志上发表文章,号召人们不要爱 国1.李大钊虽不同意陈独秀,但他论述爱国之理由,其根餐鲮妒澜缰 义.而胡适也正是这一时期成为世界大同主义者2.新文化运动另一个特点,是 对无政府和大同乌托邦的推崇.而无政府主义和革命乌托邦最早出现在十
九、 二十世纪之交,几乎是甲午后全盘反传统思潮的衍生物. 既然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同甲午后的反传统思想具有相同的形态,那麽如 果把新文化运动的本质看作全盘反传统和激进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新在何 处?为甚麽要把五四新文化运动当作中国现代文化的开始?我们认为,用全盘 新文化运动与常识理性的变迁 金观涛 刘青峰 * 本文为提交 「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 (台北,1999.4.24-4.25) 论文的节录. 90年代以来,有相当 多的大陆学者认同以 下观点:新文化运动 因中国传统文化不能 应付西方冲击而引发,其主要的特点可 以归为全盘反传统主 义和激进主义.但是,我们认为,用全 盘反传统主义和激进 主义来界定新文化运 动的基本特徵是不正 确的.五四新思潮全 新的性质乃在於文化 意识形态背后的深层 结构. 新文化运动与
41 常识理性的变迁 二十一世纪双月刊 1999年4月号 总第五十二期 反传统主义和激进主义来界定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徵是不正确的.五四新思潮 全新的性质并不在於它的外表,乃在於文化意识形态背后的深层结构.首先是 全盘反传统背后的根.只要我们分析新文化运动期间知识份子反传统的根 ,就可以发现其早期和中期有微妙的差别.1916-17年陈独秀、吴虞、钱玄同 等人反对儒家伦理的出发点,主要是强调它阻碍民主政治.胡适投入新文化运 动的初衷,也是 「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 3.这同甲 午后冲决罗网的理由很类似.但是,几年之后,反传统的根⑸饲币颇 的改变.1919年1月 《新青年》 改名三周年之际,陈独秀在答反对者非难的文章 中,十分明确地表达了反传统根谋浠.他这样写道4: 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 (democracy) 和赛因斯 (science) 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 反对旧艺术、旧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