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 2014-08-11 |
另一方面,外来人员对灾区某些地方性流行的疾病缺乏有效免疫,也可能 导致相关疾病的流行. 1.1.8 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 洪涝灾害可能造成灾区的常规医疗和卫生服务系统严重受损和破坏,短期 内存在部分灾民难以获取及时的卫生服务,特别是老人、儿童或患有基础疾病 的脆弱人群;
同时免疫规划、肺结核和艾滋病治疗服务等传染病控制项目的实 施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1.2 地震 破坏性地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灾害, 往往造成瞬间突发性的严重人类灾难.地震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及难预见性、 灾难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源泄露、火灾、泥石 流、滑坡等.地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严重、人群心理创伤,还可导 致水源和食品污染、媒介生物孳生和传染病流行. 1.2.1 大量的人员伤亡 主要是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死亡. 1.2.2 意外伤害 主要是由火灾,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放射性物质污染 等偶发事件引起. 1.2.3 精神及心理创伤 主要是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灾难性引起的早期心理应急反应,以及生活和 生存环境的改变引起的短期心理沟通障碍等. 1.2.4 传染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不清洁的饮用水和食物,大规模人群迁移和聚集,卫生设施不完 善,病媒生物迁移和人群暴露等引起. 1.2.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生活和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 等疾病发作. 1.2.6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到冲击 1.2.6.1 公共基础设施破坏 饮水,电力、燃料、交通、通讯和排水系统破坏,导致公共卫生服务能 力、工作秩序、医疗卫生服务的及时性受到影响. 1.2.6.2 卫生服务需求增加 由于大量的伤病人员需要紧急救治,大量的心理疾患者需要疏导,因此, 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如医疗器械、血液等. 1.2.6.3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受损 一方面是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受损.包括建筑物毁坏,设备仪器损坏,实验 室遭到破坏,数据和技术资料丢失.另一方面是卫生服务人员受损,比如卫生 服务人员本人受伤或长期劳累造成工作能力下降而导致卫生服务人员减员,或 是其家庭成员失踪,家庭财产损失等造成卫生人员无法全力投入救灾防病工作 等.同时,免疫规划,妇幼卫生,精神卫生,药物和疫苗供给等正常工作秩序 受到破坏. 1.2.7 媒体、国际国内社会等的过分关注和期望,造成公共卫生服务的工 作压力、工作强度和工作难度增加. 1.3 旱灾 旱灾主要是降雨不足造成.旱灾是一种非突发性的渐进性灾害,持续时间 长,受害面积大,影响广泛.长期、大面积的严重干旱,饮用水源枯竭,导致 安全饮用水短缺,容易导致介水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同时由于食物清洁用水难 以获得,导致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若干旱发生在高温季节,则易导致 中暑.另外,干旱还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森林火灾、蝗灾等,从而造成其它 的公共卫生问题.若持续大面积干旱,会对灾区的食物供给造成一定影响,可 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 1.4 台风 台风是我国沿海发生频率最多的一种自然灾害,每年我国沿海都遭受台风 袭击.台风由于来势凶猛,范围广,破坏力强,不仅可以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而且可能造成公共基础设施的破坏,导致供水、供电、通讯、交通中断,影响 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另外,大量的人群迁移和转移安置导致卫生服务需求在短 时期内大量增加.同时,由于台风伴随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容易产生相应的公共卫生问题. 1.5 雨雪冰冻灾害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可引起冻伤、摔伤、心脑血管病等慢性疾病的急性发 作、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急性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旅途精神疾患等疾病 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另外还可造成交通中断、电力、供水、通讯设施 破坏,影响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供给能力. 1.6 泥石流 泥石流发生往往不易被提前发觉,而且在形成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破坏性 能量,摧毁建筑物,大量的人员由于躲避不及而造成伤亡.泥石流灾害后,供 水设施、供水、供电、交通、通讯、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系统破坏严重. 泥石流夹杂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大量散布在居民生活场所,冲毁 厕所,冲散垃圾,造成环境卫生急剧恶化.泥石流使供水设施和污水排放设施 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井水和自来水水源污染后果尤为严重.一些城乡工业发 达地区的工业废水、废渣、农药及其它化学品在遭受泥石流破坏后也易因化学 品外泄造成较大范围水体的化学污染. 灾害后期由于泥石流形成的积水坑洼增多,使蚊类孳生场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