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4-12-02 |
26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 神;
另一方面, 诗人内心深层又充满了悲剧性感 受. 总体说来, 现代反讽喜剧性意识的思想起点 是对荒诞悖论的审视和反应, 现代诗人通过它传 达了自己对世界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挖掘出了生 活表象下的真实而荒诞的生存真相, 属于对对象 和自我的一种超越, 其中既有喜剧意识, 又指向 悲剧感.不过,仅这两方面还不能产生反讽,而 可能只是 讽刺 .反讽者虽然立意怀疑、否定 对象或自我, 但在实际文本层面, 却力求以故意 克制或相反的意义表达出来, 因而生成了字面意 义和深层意义的矛盾. 现代汉语诗人将反讽推广 成一种相对普遍的言说方式,和他们对诗歌含 混、歧义之美和发现、创造语言的追求相关.从20 世纪
40 年代开始,九叶诗人在西方文本影响 下习得这一通向多重指涉的言说机制, 体会到间 接传达的魅力,20 世纪 80-90 年代至今,先锋 诗人更执着于以复杂的话语方式有效锲入现实, 反讽表达策略获得了普遍的推广. 整体上看, 新诗中的反讽写作都来自诗人对 所处语境的智性把握.20 世纪
40 年代,20 世纪 80-90 年代,既是社会复杂、价值混乱的时期, 也是汉语诗人在西方近现代诗歌影响下直接面 对存在矛盾、 逼近真相、 追求智性写作的自觉时 期.对于诗人来说,现实层面、自我层面、形而 上层面的悖论冲突都是他们自觉探索的世界. 在 现实层面上,诗人对环境认识都有一种异己体 验, 他们都超越了所处的环境, 以知识分子的智 慧洞观一切深层的矛盾.20 世纪
40 年代诗人面 对的是战争、异化、腐败等现代文明的悖论,他 们敏感于战争中人性的受损, 关注战争和权力者 对人类心灵的残酷伤害;
同时, 战时生活状态的 普通民生充满了无奈与艰辛, 而统治阶层却以权 利和国家暴力机器掌管一切, 这些都激发了诗人 的荒诞体验.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的后朦胧诗 以来, 诗人虽然身处和平时代, 但面对的是更大 的精神动荡, 物欲主导一切, 知识分子逐渐被边 缘化, 信仰和价值面临解体, 这些都宣告了人类 喜剧时代的来临,诗人真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 深渊 .在自我层面,20 世纪
40 年代诗人较 以往 20-30 十年代诗人有着清醒的悲剧意识, 他 们深刻体会着 历史的矛盾压迫着我们,/平衡, 毒戕着我们每一个冲动 而智慧使我们懦弱无 能 (穆旦《控诉》 ) ;
也亲历了工业时代物质的 人和精神的人的分裂, 意识到知识分子 这件长 衫拖累住 /你, 空守了半世窗子 的尴尬境遇 (杭 约赫《知识分子》 )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的 大众文化包围下的诗人则更加精准地把握了知 识分子的悲剧境遇: 语言砌成的墙使他成为了 /话的囚徒.他好像长出了/蜡的翅膀,要飞翔, 却比铅更沉重. (孙文波《搬家》 )在形而上层 面, 穆旦代表的九叶诗人徜徉在西方诗歌中有了 初步的哲学体验, 对生与死、 人与神等抽象的矛 盾开始了自己的痛苦追问;
而后朦胧诗歌以来的 当代先锋诗人虽然处于后现代文化氛围中, 但一 些优秀诗人并未顺应表浅化、碎片化的平面潮 流,他们仍难能可贵地坚持着深度思考,时间、 死亡、 信仰等终极难题时时拷打着欧阳江河、 陈 东东、 肖开愚等诗人的内心. 反讽需要一种高度 的巧智, 正是在智性的保障下, 诗人能把握到世 界及自我的冲突、 矛盾和悖论, 并在文本形态上 以喜剧感、谬论感的方式表述出来. 当然, 不同时代的诗人选择反讽言说又存在 各自的契因. 在20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