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 2014-12-02 |
40 年代, 九叶诗人的反 讽写作虽和战争语境有关,但更直接受了燕卜 荪、奥登、艾略特的诗观或文本的影响,影响痕 迹较为明显.在当代,20 世纪
90 年代诗人不局 限于从异域获得诗思的启发, 他们处于当代反讽 的大文学气候中. 从外部文学环境看, 中国新时 期以来反思文学、 现代派小说、 新历史小说等文 学潮流把反讽变成当代文学的主色调之一, 先锋 诗人的反讽意识、 反讽精神是这一文学场域的共 振结果.不过,在笔者看来,诗歌领域的反讽不 同于小说中的反讽, 它需要诗人特殊的节制能力 和想象力.在实际的写作中,肖开愚、孙文波、 陈东东、 臧棣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诗歌既有 着对历史语境的喜剧感受, 又自觉追求艺术的内 敛, 遵从着诗歌的节制性表述和想象性发明等审 美原则. 而小说由于具备对世俗生活语言的强大 吞纳能力,粗糙、痞气、狂放的语言常常成为小 说家的反讽载体. 小说这种反讽显然不能移植到 诗歌当中, 严格意义上的诗歌反讽不能以游戏狂 欢表达为目的,反讽必须既能激发文本意义空 间,又要体现诗歌的语言效应和个人化的想象力. 若以严肃反讽为参照, 可以排除
80 年代 莽第5期胡苏珍: 新诗中的反讽
27 汉主义 等诗歌类型中的 戏谑 .有研究者认 为,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李亚伟、王小龙、胡冬 等人的谐谑滑稽、黑色幽默诗歌都具有 反讽 的特征. [9]162 但是,从诗歌艺术本质规定性来看, 它们都只是当代青年人在颠覆传统价值、 宣泄青 春原始破坏本能过程中的直接诉求, 体现的是思 想史研究意义.如 我为什么穷/我不要脸地活 着 /我形而上学地活着 /我姘居着空气电灯月亮 和肤色和肉体 /和器官和痛和负重感和什么也 不存在 (马松《生日》 ) ,完全是本能宣泄和自 嘲,既没有反讽所要求的字面和深层意义的相 反,更没有诗歌的节制意味.又如 我要走进蓬 皮杜总统的大肚子/ 把那里的收藏抢劫一空/ 然 后用下流手段送到故宫 (胡冬《我想乘上一艘 慢船到巴黎去》 ) , 也仅仅是一曲
20 世纪
80 年代 青年在精神胜利法层面征服西方世界的狂想曲. 至于语言方面, 这些文本也只是 有关市民口语 或白话的强大表现力的'
寓言'
. [10]126 它们不同 程度降低了诗歌言说的格调. 有学者便指出, 这 种故拟机智、 俏皮的语言操作显得十分油滑, 难掩 市井世俗趣味 . [11]606 与此相似,新世纪以 来的下半身写作、 后口语 诗歌大部分都是一 些自我加冕、 追新炫奇的本能自动化写作, 在一 味的戏谑和嘲讽中匮乏反讽的严肃性.说到底, 反讽蕴涵着喜剧与悲剧的双重成分, 诗人在对否 定性、 悖论性存在的讽拟中表达了内在的肯定性 价值立场.南帆曾提出: 反讽是一种否定,一 种攻讦. 但是, 任何否定和攻讦必须有一个肯定 的――哪怕是隐蔽的――前提. [12]131 在笔者看 来,这是诗歌反讽策略或原则的精神底线.
二、 正话反说和克制陈述: 新诗主要的言语 反讽 在现代汉语反讽诗歌中, 言语反讽是较为普 遍的形态. 从修辞论层面看, 言语反讽是通过对 既有话语成规中的语言的语体、 语义、 情感色彩 等方面的扭曲,实现与表述相反或相左的意思, 从而在语言的表象和语言的真实意图中形成鲜 明的悖立. 言语反讽不只有修辞效果, 对于新诗 而言, 一些诗人通过反讽策略, 既传达出思想的 深度智慧,又实现了诗歌语言的变化. 关于言语反讽, 学界普遍认同的有 夸大陈 述、克制陈述、正话反说 [13]164 以及谐谑调侃等 几个主导类型. 它们在小说文类中非常活跃. 而 前文已说明, 新诗由于自身的规定性, 夸大陈述 以及狂欢戏谑不太适宜诗歌语言的严谨与节制. 结合诗人有关文本来看, 新诗中言语反讽主要包 括克制陈述、 正话反说. 它们各自在不同代际的 诗人中有不同形态的呈现. 言语反讽意识需要一种介入的态度.1940 九叶诗人和后朦胧时期以来的先锋诗人主观上 都不同程度地抱着有效切入时事的言说态度. 诗 歌与现实绝非绝缘, 但关注现实的方式并非只有 信奉伦理写作立场的现实主义、 底层经验写作那 样的写实方式, 也不必然是直接的讽刺文学. 另 一方面, 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写作也不意味着 隔绝现实或平面式写作.20 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