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 2016-01-20 |
1 2019年山东省教师招聘面试备考指导 (历史学科) 初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说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的背景、 过程和主要内容;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情境实践教学法,在体验学习中增强历史感知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提出的意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增强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难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游戏导入.教师说关键词,学生猜人物,关键词是江苏淮安、南昌起义、总理、外交家. 学生自由猜测,教师总结并导入:毋庸置疑,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总理,但同时他也是一名 杰出的外交家,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一同感受我们周总理的外交风采. 环节二:新课教学
(一)背景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并提问:建国之初我国的外交形势如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外交形势比较严峻,两极格局之下,苏联对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 策,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要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教师继续追问: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家领导人,你会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面对这种外交形势,我们采取的是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积 极主动,广交朋友,走向世界,我们的外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教师适时展示图片《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认识到在建国第 一年就有
17 个国家和新中国建交.
(二)内容 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 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接下来 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教师播放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的视频资料,请学生认真观看,结束后请学生扮演历史 小记者对当时的情况进行实时报道. 学生报道后,教师总结:1953 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总理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首次提出.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正式把它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行为准则.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2 2.内容 教师继续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 处,并指出其中有两项内容后来又发生了变化,即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改为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 平等互惠 改为 平等互利 . 教师继续追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各项内容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基础;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 五项原则的条件.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
(三)意义 教师提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并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 准则,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
5 分钟时间进行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最后教师总 结: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对中国 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其次,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 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 实力政策 是一个勇敢的 挑战.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 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以板书为线索进行总结. 作业: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下节课召开 周恩来外交业绩 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