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6-02-21

$ '

+, 如果说影片 《黄金时代》 是以平民教育为背景的一种 革命恋 爱 模式的话, ()'

&

年田汉创作的与影片 《黄金时代》 同名的四幕话剧则以 八一三 抗战为背景, 塑造了 一群青年志士形象: 他们主动放弃自己的学业或爱情, 将自己的黄金时代献给民族解放事业. 剧中的浪 漫主义色彩明显消退, 现实主义因素则不断得到加强. 从整体上来看, 由电影剧作 《黄金时代》 到四幕话 剧 《黄金时代》 呈现出如下一些变化: 作品的戏剧性情境出现了偏移, 即由阶级对立转向了抗战救亡;

作 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相互关系的设置由较为单一而简化变得多样而复杂, 其中暗含了由个人主义转向集 体主义的深刻内涵;

作品的风格基调则由感伤的浪漫主义为主转变为革命现实主义为主. 电影剧作 《黄 金时代》 到话剧 《黄金时代》 改编中的上述差异和变化, 凸显出在不同历史时期, 田汉对年青人如何把握 黄金时代 的不同理解与要求, 从侧面反映出田汉的文艺创作与时代的密切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 《黄金时代》 并非田汉左翼电影剧作改编成同名话剧的特例. 类似的改编策略还可以 附带提及田汉 ()#&

年的电影剧作 《三个摩登女性》 与()'

! 创作的话剧 《丽人行》 (()'

+ 年田汉与陈鲤庭 合作改编为同名电影剧本) . 话剧 《丽人行》 初名 《新三个摩登之女性》 , 以区别于之前创作的电影剧作 《三 个摩登女性》 . 在电影剧作 《三个摩登女性》 中, 剧作家描写了一个进步的女工、 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妇 女、 一个摩登太太不同的命运. 而话剧 《丽人行》 在电影剧作 《三个摩登女性》 的基础上, 以抗战胜利前夕 沦陷区的上海为背景, 塑造了女工刘金妹、 革命女性李新群、 资产阶级女性梁若英这样三个女性的形象. 根据于伶的建议, 剧作家将剧名改成了 《丽人行》 . 除了背景有些差异之外, 《三个摩登女性》 与 《丽人行》 在人物设置、 性格塑造、 情节安排上颇为类似. 《丽人行》 还吸收了电影 《三个摩登女性》 的某些表现方式, 在场与场之间形成了自由、 开放式的结构. 这表明电影化思维对于田汉的话剧创作起到了某些启发作用, 尽管此时他未能在这个方面加以大胆突破. 因为时代的原因, 从电影剧作 《三个摩登女性》 到多幕话剧 《丽人行》 的改编, 作品的主题由强调阶级性转向了民族救亡, 风格主调也由感伤的浪漫主义而改变为冷 峻的现实主义.

二、 话剧思维模式与田汉左翼时期电影剧作的叙事特征 早期中外电影制作者在建立起一种专属电影的叙事形式之前, 他们往往从戏剧叙事上获得灵感来 源, 包括当时的欧美电影亦是如此. 中国早期电影的 影戏 观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了当时的中国电影与 戏剧的这种天然血缘关系. 身为中国现代戏剧奠基者之一的田汉, 将话剧创作思维的诸多经验借用或移 欧孟宏: 论田汉左翼时期的电影剧作与话剧创作之关系 (%% 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植到了电影剧作之中, 在主题、 风格、 结构、 矛盾冲突、 音乐等方面形成了一种互文本的关系, 实现了 田 汉体 戏剧在电影剧作中的转译. 就主题而言, 田汉 #$%$ 年创作的独幕剧 《颤栗》 、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