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6-03-04

3 )你对上两题的答案确定吗? ( ) A. 确定 B. 不确定 笔者是使用机读卡进行三阶测试, 统计比较方 便. 上题学生的选择情况汇总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情诊断题的选择情况汇总 选项 迷思概念 人数比例/% 信心指数/%

1 A

2 A 线圈 A 与线圈 B相连才会有感应电流 2.

0 5 0.

0 1 B

2 B 楞次定律 增反减同 策略运用有误, 不排除误选的可能

1 7.

8 7 8.

2 1 B

2 C 运用楞次定律时使用左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1 0.

6 8 2.

3 1 B

2 D 知道有感应电流, 认为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相同或相反 4.

5 6 5.

5 1 C

2 B 正解, 有误打误中的可能

5 6.

2 9 0.

2 1 C

2 C 右手螺旋定则理解成了左手螺旋定则 5.

6 8 9.

8 1 C

2 D 知道有感应电流, 认为两个线圈中的电流方向是相同或相反 1.

3 6 3.

2 1 D 缺少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程序性知识 2.

0 0 从中不难发现: (

1 )学生基本能正确判断是否会发生电磁感应 现象 ― ― ― 只有1位学生判断错误;

(

2 ) 有9 0% 以上的学生知道需要运用楞次定律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

3 ) 有1 6% 的学生运用楞次定律时使用左手判 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

4 ) 只有5 6. 2% 的学生能正确运用楞次定律判 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为更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 能力等情况, 这 样的学情诊断题是以题组形式出现的, 由于篇幅所 限, 这里不一一呈现. 随后笔者根据三阶测试结果, 有针对性地进行 了学生访谈, 对学情有了更详实的了解: (

1 )学生已经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 知道了产 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基本掌握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 应电流方向的程序性知识( 复杂情境还是有困难, 如 二次感应) ;

(

2 )对于生活中的互感现象也有了初步的感性 认识, 但是学生对 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时, 线圈 自身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的自感现象觉得不可思 议, 对其分析和理解自感现象造成一定的困难;

(

3 )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 能相 互合作, 设计简单的实验, 知道探究的程序.

2 基于以上策略的 互感和自感 教学设计 教师只有在正确定位教学目标, 充分了解学生 学情的基础上, 才有可能将核心概念( 规律)与情境 化素材有机融合, 设计出既符合学科知识的逻辑顺 序, 又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的教学 活动. 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 在教学活动设 计中体现 问题引领下, 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过程 ( 规律的探究过程) , 从而理解知识的本质, 建构知识 的意义 的理念, 以 开发学生实验, 激发学生思维 为主线. 在研究自感现象时, 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方案, 相互评价, 改进方案, 再实验验证;

在解释现象 时, 强调建立规范的逻辑推理程序;

关注实验方案的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运用传感器观察感应电流的变 化情况. ―

3 7 ―

2 0

1 9年第5期 物理通报 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大致如下. 互感现象教学: 演示实验1: 将一个环形灯管放到一个纸板箱 上( 内有特斯拉线圈) , 发现灯管被点亮. 逐渐增加环 形灯管的个数, 可以观察到灯管全部被点亮, 如图3 所示. 图3 演示实验1 演示实验2: 将手机音频输出端与一个线圈相 连, 音箱与另一线圈相连, 播放音乐, 音箱里传出了 好听的歌曲, 当两个线圈相互靠近( 远离)时,音箱 声音会变响( 变轻) . 问题设计: 环形灯管没有连接电源,为什么灯 管靠近特斯拉线圈时会被点亮? 两个线 圈彼此隔 开, 没有连接, 为什么音箱中能发出手机中播放的音 乐声? 设计意图: 利用生活中的手机和环形灯管演示 互感现象, 一方面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实 验所营造的问题情境更具生活力和吸引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