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6-04-13 |
8 个茶树品种含有的
30 多种生化 物质, 将其加到人工饲料中饲养该叶蝉, 统计其存活 率, 初步确定γ-氨基丁酸是抗虫物质之一, 还认为糖 类、 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在抗、 感品种 之间存在差异 (金珊等, 2016) .品种之间抗、 感性物 质的差异构成了作物抗感性的基础, 早小洋菊和晚 小洋菊是优势品种, 分别占浙江省栽培面积的 60% 和18%, 二者产品的感官审评结果有异, 或许可能是 物质组成不同. 基于此, 本研究选用早小洋菊和晚小洋菊为试 验材料, 以EPG 技术检测二者对于
3 种菊蚜的抗性 及其差异;
同时, 检验杭白菊叶片主要营养成分可溶 性糖、 可溶性蛋白、 总黄酮和总酚含量与菊蚜 EPG 参数的相关性, 深度解析其抗蚜机理, 以期为深化杭 白菊抗蚜性研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杭白菊菊苗: 盆栽早小洋菊和晚小洋菊菊 苗由桐乡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供. 供试虫源: 从浙江省桐乡市菊园采集菊小长管 蚜、 棉蚜和桃蚜, 接种于中国计量大学杭白菊园异种 2期祝愿等: 基于EPG技术分析杭菊两主栽品种对三种菊蚜抗性及其相关抗性物质
427 大白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 Ramat '
Yizhongda- baiju'
植株上饲养2代, 将产下的蚜卵置于白天温度 为24℃、 夜晚温度为22℃, 相对湿度 (65±5) %, 光照 周期 L
14 h U D
10 h 的多功能人工气候箱中异种大 白菊 苗上孵化.繁殖2代之后, 选取生长一致、 1日 龄无翅成蚜用于EPG试验.试验前轻轻取出, 让其 在滤纸上爬行1 h, 禁食. 试剂及仪器:葡萄糖、牛血清蛋白(HLY24- F8S30011) 、 芦丁 (17022801) 以及没食子酸 (1611- 1111) 标准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溶剂乙醇和 甲醇为分析纯, 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Giga-8型DC-EPG记录仪, 荷兰Wageningen Univer- sity研制, 包括EPG Giga-8型直流放大器, 有8个检测 通道, 可同时检测8头蚜虫, 接于放大器输出探头的植 物电极是1根直径2 mm、 长10 cm的细小铜棒, 连接 放大器输入探头的昆虫电极则是直径约20 mm、 长3~
5 cm的银丝, 末端粘接1滴银胶, 用于粘连试虫的中 胸背板;
放大器还联接电脑. 1.2 方法 1.2.1 菊蚜在杭白菊顶叶上刺吸行为的EPG检测 用1段长
5 cm、 直径 18.5 μm 金丝作为昆虫电 极, 将其一端蘸取银胶, 粘连无翅成蚜中胸背板上, 把蚜虫放至菊花顶端嫩叶背面自由取食;
昆虫电极 另一端插入放大器输入探头, 植物电极插入供试菊 苗盆钵基质.当蚜虫口针接触植物组织时, 则形成 闭合回路, 电信号经 Giga-8 型直流放大器的 AD 转 换器和Probe 3.0软件处理后, 生成可视波形图谱存 于电脑, 用于分析菊小长管蚜、 棉蚜、 桃蚜
3 种蚜虫 对2种杭白菊刺吸行为的差异.将EPG记录仪置于 法拉第金属罩内, 以屏蔽外界电磁波干扰. 通常蚜虫类产生的EPG波形相同, 包括Np、 A、 B、 C、 E
1、 E
2、 Pd 和G波.Np 波为蚜虫的未刺探波 形.A、 B、 C 为路径波, 其中 A 波: 蚜虫口针与叶片 接触, 并分泌水溶唾液阶段;
B 波: 蚜虫口针在表皮 与薄壁组织间的波形, 分泌胶状唾液阶段;
C 波: 蚜 虫口针正位于表皮与维管束之间;
统计分析时将A、 B、 C 和无法判别的杂波归 C 波, 为蚜虫取食过程的 刺探路径波.E1波: 该阶段蚜虫口针位于韧皮部分 泌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