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 2016-05-23 |
电话: 010-82296784 编辑: 刘亚文
电话: 010-82296736 投稿
邮箱: zgjsbkgyj@vip.
163.com 美编: 孙东
电话: 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
邮箱: [email protected] 课改研究 课改研究 2019年5月22日 让中国教育因你而改变 7版 周刊 一线动态 本报讯 (记者 康丽)
5 月15 日, 第九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 京论坛在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十八里店分校开幕.本届峰会围 绕 在新时代自主教育理念下构 建师生学习共同体 的主题展开, 旨在为践行自主教育的学校 搭建一个经验分享、 困惑探讨的 交流平台.中国教育学会名誉 会长顾明远、 中国科学院儿童教 育心理学专家张梅玲, 北京语言 大学教授方铭, 全国自主教育联 盟秘书长刘桂旺以及来自北京 市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和专家等 出席会议. 什么是师生学习共同体, 在 顾明远看来, 共同体是师生共同 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 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潜 力.他提到, 在信息来源多元、 创 新的时代, 知识要靠学生自己获 得, 不能靠教师灌输, 智慧内化需 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 张梅玲从心理学出发, 谈到 自主教育的认知系统不能停留 在知识和技能.在她看来, 自主 教育要从广度、深度两方面发展, 要扩展到学生一生的自主, 要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所 有人都要从他律到自律, 最后达 到自我教育. 自主教育的深度 发展要聚焦深度思维、自主思维, 而不是采取什么样的自主形 式.真正的师生共同体是你中 有我、 我中有你, 在师生互动过 程中共同成长. 张梅玲说. 学习共同体虽然是近年来出 现的热词, 但自主教育研究在中 国渊源已久, 在方铭看来, 中国古 代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自主教 育, 而师生学习共同体实际上就 是一种合作关系.在自主教育理 念下, 教师不能包办学生的成长;
教师要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
教 师要多看学生的优点, 注意指导 的边界. 自主教育要从个体生命成 长出发,聚焦学校自主文化建设、 自主课程建设和自主课堂构 建;
关注教师职业成长和专业发 展,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性、 主 体性和参与性;
注重学生自主能 力培养, 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和创新能力, 激发每个学生的内 在潜能. 刘桂旺表示. 峰会上, 北工大附中十八里 店分校校长陈春红以 《让自主教 育成为幸福人生的基石》 为题, 阐释了自主教育理念, 介绍了学 校在创建自主文化、 构建幸福课 程体系、 探索自主课堂等方面的 经验.
15 日下午, 会议进行了自主 教育成果分享.北京市朝阳区垂 杨柳中心小学校长钟亚利的 《依 托校园戏剧润泽儿童心灵的实践 研究》 , 成都市教科院附属学校西 区 (临江小学) 校长陈宗荣的 《在 一起做自己――教师自主发展的 思考和实践》 , 山东潍坊高新金马 公学校长董梅的 《PYP 超学科课 程本土化设计》 , 成都高新新源学 校校长杨芳的 《课程创生, 自主成 长》 , 分别展示了不同样态学校的 自主教育发展之路. 在自主课堂展示环节, 东道 主北工大附中十八里店分校还 进行了自主课堂展示, 五年级教 师的 好问题坊 课程和六年级 教师的 自主讲坛 课程吸引了 与会者的注意.课堂上, 孩子们 认真思考、 积极发言, 或交流, 或 讨论, 或对抗质疑, 或合作展示, 思辨的火花不断迸发, 创造力和 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充分体现了 自主课堂的魅力. 聚焦自主教育 构建学习共同体 当前, 许多学校都在尝试跨界课 程, 学科整合、 STEM 教育或者 PBL 教学法都是当下的流行款. 跨 是学 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跨界的目的是 融学 , 融学 的最佳方式是跨界. 审势相机, 我们要做到与时俱 进, 在把准方向的基础上 做起来 . 先做到打破学科壁垒, 融通学习力 (包括学习资源) .帕克・帕尔默在 《教学勇气》 中写道: 方法固然重要, 然而, 无论我们做什么, 最能获得实 践效果的东西, 是在操作中洞悉我们 内心发生的事.做着做着, 我们就会 与内心想要的东西相遇. 关于学科整合, 开始时可以由教 师自由组织, 利用不同学科的优势优 化主题教学, 让学生置身丰富多样的 学习情境中.同时, 教师也要走出自 己的学科, 在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中 增进跨学科交流.STEM 教育或 PBL 教学法的引入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 手段, 也可以进一步突出学习主题. 但探索跨界课程不能满足于此. 若止步于此, 教师有可能深陷为整合而 整合、 为项目而项目的泥淖.学生的真 实需求没有被满足, 学习需要解决的问 题没有得到重视和突破, 学生仍旧是 学习跟班 .脱离 学生需要 与 问题 解决 的跨界课程是不具有生命力的. 跨界课程真正追求的是真实问题 的项目化解决, 让学生敢于面对挑战, 并能迁移、 运用所学.有了这个认识, 跨界课程的走向才会清晰起来. 比如 鸟窝的设计 , 涉及多个学科 的内容, 算大小――数学, 搭拼装―― 工程, 选居处――科学, 取名号――语文, 做装饰――美术.显然, 这项学习 任务仅靠一个学科、 一个人是很难高质 量完成的.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 跨界 课程是因项目产生联动、 因挑战缔结联 盟, 需要学习者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 任务. 表面上看, 鸟窝的设计 哪所学 校都可以做.实际上, 真正的 跨界 是 因问题引发驱动.我们必须追问―― 为什么做鸟窝.如果学校绿树成荫, 绿水萦绕, 青山做伴, 鸟儿眷恋, 那么 做鸟窝是应当之事.这是学校教育的 需要, 也是学生的期待.当跨界学习 贴近学生真实生活, 成为学生亟待完 成的一项任务, 课程学习才有了意义. 如果我们对跨界课程的价值有了 准确定位, 那么开设这门课程的路径 就不会是学校单方面的 想当然 .我 们不拒绝提前规划, 也不反对通用项 目的移植, 但我们更应该敬重因真实 问题而生长起来的跨界课程. 问卷调查是开设跨界课程的第 一步, 我们要了解学生需要解决什么 问题, 教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校 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步是确立 项目, 分析各类需求并努力满足师生 需求.第三步是设计方案, 在时间地 点、 人员组合、 材料选择、 呈现形态、 组织办法、 成果评估等方面精心设 计, 提高可操作性. 实施策略上可实行 X+1 模式, 包括三个层面的设计.一是课表时间 分配上的 X+1 . X 是多点分布, 围 绕一项主题任务分散安排上课时间, 可以是一个周期内固定一天的两节课 连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