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7-07-22 |
1 女演员银幕前后的性别身份建构过程 : 解读惠英红 胡淑茵 鸣谢 首先,我必须向在百忙中仍然乐意抽空接受电话访问的惠英红小姐深表谢意.
她 在访问中分享了许多宝贵的个人经验和看法,对是次研究有重大的帮助.
一、 前言 功夫片的热潮,七十年代开始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揭开序幕.当 时由王羽自导自演的《龙虎斗》(1970),票房超越二百万大关,而《天下 第一拳》(1972)更荣登
1973 年上半年全球十大卖座名片第七位.直至李 小龙由美国回流香港,其标榜真功夫的实战电影,例如《唐山大兄》 (1971)、 《精武门》(1972)、 《猛龙过江》(1972)等,皆疯魔全世界,令功夫 片成为电影的主流,影响力至今不衰.由功夫片带起的阳刚文化,令电影 成为「男人世界」 ,大量的「打仔」充斥银幕,例如成龙、洪金宝、刘家 辉、陈观泰、傅声、戚冠军……等,皆成为票房的保证,满足了观众的英 雄梦. 功夫片其实是典型的男性世界缩影,戏剧的冲突、人物之间的矛盾都是以 男性为核心,而其中的拳来脚往、忠肝义胆、报仇锄奸,都是男性的专利, 女性形象只不过是一个依托於男性而存在的符号,不具有独立的精神性 格.像上文提及的《龙虎斗》(1970)、《天下第一拳》(1972),两片的女 主角都由来自台湾的女演员汪萍饰演,却不约而同被呈现或扭曲为不懂功 夫的弱质女流,对事可有可无,充其量只不过等待著男性的保护、拯救 与赏赐,起著印证男性的深情、温柔、阳刚与伟岸的作用,是典型的花瓶 普及文化中的性别身份 Gender Identity in Popular Culture
2 角色.后期像张彻导演的 《五毒》 (1978)、袁和平导演的 《蛇形刁手》 (1978) 等大收旺场的功夫片,所呈现的更是一个没有女性的纯男性功夫世界,连 一个女性角色都没有加插在内. 七十年代末,男性功夫片阵营中冒起了一位「打女」,她就是著名的动作 片女演员惠英红. 「打女」与郑佩佩、徐枫、上官灵凤等「侠女」不同, 「侠女」手上有刀有剑, 「打女」却是赤手空拳,单凭一双纤纤肉掌去与男性 主流社会角力与斗争.惠英红在银幕前呈现出来的「打女」形象,往往武 功高强、果敢英勇,却又不失女性的娇媚,与传统功夫片里女性的弱势地 位截然不同,很多时候甚至远远超出全片里的其他男性形象,例如民初功 夫片《长辈》(1980)、时装功夫片《掌门人》(1983),从片名所指的到带 领剧情的主线人物都是惠英红.惠英红的成功,正面展示了
七、八十年代 香港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变异,不但正式宣告电影「打女」时代的来临,也 证明男性功夫片导演开始尝试把女性纳入创作的本体、尝试呈现女性作为 一个主体的独立精神性格,功夫片的女性形象开始从花瓶中解放出来了. 电影中的「打女」 ,是打破传统的另类女性形象,惠英红本人对於「打女」 这个被观众、传媒标签了的职业身份,抱著什麽样的态度?是全力捍卫, 还是全力抗衡?处身於银幕前后由男性主导的世界里,对她的性别身份建 构过程产生了什麽影响?为探讨以上问题,我选取了惠英红作为研究对 象,期望通过她的真实经验,以进一步了解有关她在银幕前后的性别身份 建构过程.
二、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主要有两项,包括: (1) 探讨惠英红银幕前后的性别身份建构过程. (2) 了解惠英红如何商议演员身份与性别身份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