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tar薰衣草 | 2017-08-17 |
80 年代以来, 学习引进美国 电影教育的教学特色, 由此构成了中国电影教 育不断汲取、 融合、 更新的发展历程.在教育资 源共享和教育生态系统开放的今天, 国际化培 养模式有多种实施可能.除了近年来国内各类 引入国际力量合作办学的电影教育外, 面向不 同学历层次的留学机制, 国内电影专业院校与 国外教育资源合作开发的联合培养、 国际班、 国 际培训基地、 外培计划等, 也是国际化教学模式 的发展方向. 学校教育与终身教育结合, 打造全过程培 养模式.未来的电影人才培养已不仅仅依靠学 校学历教育完成.电影 《流浪地球》 导演郭帆谈 影片创作时, 多次提及国家电影局组织优秀青 年导演赴好莱坞学习调研, 电影创作一定程度 上也是这一活动的受益成果.未来, 大学要发 挥电影教育的社会功能, 致力于电影专业师资 队伍培养的加强和扩大, 开展中小学影视教育, 通过培训基地、 在职研究生班、 职业教育等, 进 行人才延伸式培养;
同时, 电影公司、 剧组乃至 各级电影相关机构等也可通过短期培训、 剧组 实训等, 进行实创培养.多方力量办学, 将打造 电影人才培养全过程系统. 时代的命题 建设电影教育强国, 构建 中国电影 学派 中国电影教育迄今已近百年, 为民族电影 事业培养了一代代电影人.在迈向电影强国、 引领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 探索具有中国 特色的电影教育模式是必由之路.科学构建领 先于世界的教育模式, 培养更多优秀电影人, 助 推建设健康有序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 创作更 多优质电影作品, 是时代赋予电影教育的新命 题.破解这一命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 需清醒认 知、 勇于作为. 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电影教育的繁荣, 为电影教育的规划发展奠定了基石;
电影强国 战略提出了要求、 一带一路 建设搭建了桥梁, 为电影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路径.中国电 影教育应在推动国际化的同时把握发展机遇, 一方面深耕细作, 一方面做好宏观把握. 微观上, 做好人才培养的深耕细作, 是电影 教育发展的内驱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 应做 好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和规格界定, 更新教学内 容, 研发细化知识体系, 创新教学方法. 宏观上, 应依托相关产业部门或教育科研 机构, 进行行业标准建设;
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方 向、 目标及框架的把握;
以繁荣的电影人才培养 办学模式为土壤, 对当前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 结构进行格局性规划;
充分认识和利用互联网 资源、 国际资源、 校友资源, 充分利用电影教育 的高等院校和专业资源;
在对电影人才培养的 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致力于探索形成中国电影 教育模式. 同时, 中国电影还需直面挑战: 中国电影不 仅要做大市场, 更要向世界传递中国形象和文 化价值.创作中, 如何将电影思维和电影语言 与中国传统文化融汇共聚, 形成具有民族风格 的代表作品, 尚有一定开拓空间;
研究方面, 如 何建立中国电影独立的理论话语体系, 增强中 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因此, 未来要 对内提升中国电影质量, 对外传播中国文化, 构建 中国电影学派 . 与此同时, 中国电影教育更要紧紧围绕电 影强国战略, 精心布局、 积极作为, 培养能以新 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型人才, 用新的叙事理 念和艺术规则引领文化创新, 整体提升作品品 质, 与电影强国同频共振. (作者为北京电影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图①: 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拍摄影视作业. 图②: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门前雕塑, 名为 镜头看世界 , 寓意 培育新人, 眺望未来 . 制图: 蔡华伟 培养更多优秀电影人才 培养更多优秀电影人才 ―― 聚焦电影大国迈向强国 聚焦电影大国迈向强国 系列之四 系列之四 侯光明 侯光明 日前, 纪录片 《传承》 (第三季) (以下简称 《传承》 )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 出, 以影像回溯古老技艺.在前两季风格基础 上, 第三季 小切口, 大情怀 的叙事风格更加明 晰, 不仅以 承时代心, 传世代美 的内核表达, 让中华优秀传统技艺活跃于荧屏, 更从平凡人 物、 日常细节中提炼与表现民族品格、 家国情怀. 穿越浩瀚历史长河, 中华大地上, 留存至 今的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数量可观.若纪实影像仅局限于对其起源、 发展与现状简单的罗列与呈现, 则缺乏戏剧张 力, 难以引发观众情感共鸣. 《传承》 用10 集篇幅,讲述新疆哈萨克族毡房营造技艺、 海南D歌、 四川德沙旋木技艺、 云南火草纺织技艺、广东浸泥Q等17 项古老技艺, 以日常故事透视技艺传承之路, 用更饱 满的情节彰显传承的力量, 讲好中华文化传承 故事.例如, 讲述德沙旋木制作技艺时, 以25 岁的桑朗多登学艺故事展开, 多登自小喜欢这 门技艺, 可舅舅怕他不肯吃苦, 迟迟不肯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