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 2017-09-11 |
立音'
(我的理解是共鸣部位较高, 唱起来很吃力) , 而是把发音位置推 前, 利用口腔和胸腔共鸣, 所以不但 声音可以送得较远, 音量也变得较大 而宽, 而且即使嗓音不那么好的时候 还是韵味醇厚, 令人陶醉.他的这个 发音方法不但对专业演员十分有用, 非专业的票友更是受益匪浅, 因为票 友们一般调门都比较低而高音差, 学 余叔岩事倍功半, 学杨宝森不但可以 藏拙, 甚至还可以像模像样, 难怪即 使杨宝森已经过世了半个来世纪, 杨 派不但风行不衰, 而且几乎成为须生 的主流了! 此番见地, 真可谓拨云雾 而见晴天!一副好嗓子是演员安身 立命的根本, 遗憾的是, 现在的演员 大多依靠扩音器, 练嗓子不够.孔先 生指出: 现在的演员绝大部分无论 是清唱还是登台演戏, 都要依靠扩音 器, 使观众难以衡量他们在发声方面 是否有真功夫. 的确如此, 不仅京 剧, 其他地方剧种亦是如此.演员们 依靠扩音器, 刻苦练嗓子的动力减 弱, 影响了演唱的艺术水平.同时, 声音也往往失真, 艺术造诣也难以得 到公正的评价.在没有扩音器的时 代, 演员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嗓子, 使 声音传及剧场的最远处.今天的演 员欲在艺术上有真造诣, 扩音器可以 用, 但不能只靠扩音器, 金嗓子还是 要练就.如今固然缺乏以往的京剧 氛围, 但演员还是要潜心练艺.当然, 这和京剧遭遇的处境也密切相 关, 京剧演员不能像过去那样通过名 家的言传身教数十年如一日被培养 出来, 不把精力和财力放在培养演 员、 剧本和观众上, 而是 把经费花在 不合京剧特色的布景和灯光上, 又请 根本不需要的作曲家来作曲和指挥, 由外行导演来 '
指导'
资深演员, 等等, 它们表面上在扶助京剧, 其实在 帮倒忙! 真是懂行人的热切痛心之 语.这种情况已发生在昆曲等剧种 上, 难道京剧也要步其后尘? 《顾曲集》 感人之处, 还在于孔 先生对京剧前途的忧心忡忡.正如 他所言, 京剧和其他经历过 断层 的 事物一样, 在差一点覆没之余重新提 倡, 没了先前的社会氛围和艺术环 境, 基础被大为破坏, 观众的能力变 得参差不齐.孔先生寄京剧振兴的 希望于演员的培养与观众的教育 上.我们知道, 京剧的不景气、 不上 座、 观众少、 断代现象严重, 不仅因为 京剧曾经的 断层 、 年轻一辈对京剧 形式的不熟悉, 生活节奏的加快、 多 元化娱乐的冲击, 以及孔先生所谓的 演员不到位, 观众不在行 等外在原 因, 内在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京剧现 代思想观念的匮乏.早在
30 多年 前, 汪曾祺就指出, 包括京剧在内的 相当多的中国戏曲剧目的一个致命 弱点是缺乏思想――能够追上现代 思潮的新的思想.由于思想观念的 脱节, 无法植入现代生活中来.因而 更多的不是曲高和寡, 而是 曲旧和 寡 .京剧艺术要发展, 守旧 与 创 新 的关系要处理好, 即梅兰芳先生 当年提出的京剧改革应 移步而不换 形 .所谓 守旧 , 即 不换形 , 要继 承前辈表演艺术的营养, 尤其是京剧 鼎盛期大批京剧表演大师的艺术精 华, 这一批大师们得缘于 天时地利 与人和 , 达到了京剧艺术的巅峰, 后 来者几乎是不可能超越了;
所谓 创新 , 即 移步 , 就是与时代接轨, 旧 瓶装新酒 , 旧形式装进新内容, 尤其 是现代的生活思想与生活理念, 从而 与现代社会、 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类发 生关系.唯其如此, 京剧才有可能 新竹高于旧竹枝 . ( 作者系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 有 味儿 挂 味儿 ― ― 评《顾曲集 : 京剧名伶艺术 》 王鹏程 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傅光明先生著《莎剧的黑历史――莎士比亚戏剧的 原型故事 之旅》 (以下简称 《莎剧的黑 历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