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7-09-13 |
4 2001 年,被视为当代原生论代表人物的、坚持认为历史对于族群的重要性的安东尼・史密 斯在著作《民族主义:理论、意识形态、历史》一书中,强调形成民族的先决条件仍然是历史. 在他看来,现存或历史上的确定的祖国、自治、具有敌意的环境、争斗的记忆、宗教性的核心、 语言文字、特殊的习俗、历史记录与想法等都是民族存在的基础. 现代主义坚持把现代世界的 民族类型与过去的集体文化认同区分开来是正确的.同时,我们却应该注意不要在这些'
前现代 群体'
和'
现代民族'
之间划出太大的断裂, 也不要像霍布斯鲍姆那样预先否定前现代群体和现
1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吴比艘,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年版.
2 厄内斯特? 盖尔纳: 《民族与民族主义》 ,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年版.第72-73 页.
3 参见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极端的年代(1914-1991)》 ,郑明萱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版.
4 参见埃里克? 霍布斯鲍姆: 《民族与民族主义》 ,李金梅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3 代民族之间的任何延续性.
1 当代族群与民族主义理论的发展主要是基于中国之外的社会发展经验, 这些理论彼此之间也 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最大的启发,恰是其反思性本身.这不仅要求我们在 应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必须根据中国的情况予以检验,做本地化的处理;
而且要求我们在理论反 思上也要达到至少同样的深度,并能与之进行对话,从而确立中国话语的主体性.
二、中国国家建设的经验特殊性 今日世界仍然是西方的知识霸权在主导, 各个学科的规范基本上都是沿着西方思想史的成长 路径衍生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建构中国自身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正显示出极高的重要性. 西方的民族国家建设理论认为,国家建设工程的本质,是 (国家)引导一国内部走向一体 化,并使其居民结为同一民族成员
2 .所以,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现代语境下的民族问题往 往就是因为国家建设工程所导致的,是近代以来民族国家体制建设的副产品,或者这样说,这是 国家政治现代化难以避免的代价.事实上,这的确也是发生在世界各地的经验事实.但如果只用 这种看法解释中国,那就可能意味着中国只能在汉族地区建设一个汉族国家,这显然是荒诞的. 近代之前,中国传统政体的顶端不是国家,而是天下.国家是处于 家 和 天下 之间的 那个中间环节.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 国 很像是国家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一个状态,而 天下 则不简单是个国家,它有很强的世界性文明秩序的内涵.上古时期周代的礼制就是一种具有丰富 国际政治制度性内涵的大秩序. 作为以实体国家形式延续至今的古代文明,同时,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现代中国的主 权疆域基本保持了晚清时期的国家版图.自民国始,脱离了 君权天授 的儒教帝国统治的神圣 性之后,现代中国始终以一种世俗化的理性方式,推进国家建设的现代化进程,整合文化多元的 内部社会.从 五族共和 概念的提出,到新中国甫一成立即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处理民族事务
3 ,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始终在中国建设现代国家体制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从辛亥革命到今天, 在百年风雨沧桑的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中国的实践始终是在文化上兼容了自身的文明传统、源 自西方的现代性与内部丰富的多样性, 促进公民在保持自身族群认同的同时共享对于国家的认同 感, 这是中国经验的与众不同之处, 也是费孝通提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试图解释的现象. 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特征是主权、公民权和民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