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7-09-17 |
30 个以上不同种姓的配合.于是,它们和其他种姓之 间保持着经济功能方面的联系.但是其中任何一层联系都不可能扩展到整个社会.所 以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不管一个人在印度社会里走到哪里,不管当地的语言和习 俗如何不同,他都可以发现那里有着关于种姓体系的相同原则,也许各地会有些小的 变化,但他们都分享着同一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所以他们可以辨别出其 他人的身份,也因此确定自己的身份,马上就可以根据这一身份把自己纳入到当地的 社会结构中,而不需要任何基于血缘或亲属关系的联系.所有的个人和群体,都属于
5 不同的种姓,都认同这一个种姓体系,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位置,即使是迁移到其他 地方,也很容易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这样一个体系的运作中,一个社会的整体凝 聚力也就产生了. 这两个社会的图景呈现出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尽管在两个社会组织结构的构建上 存在差异, 但我们在社会组织的 核心 里还是可以发现一个显著的共性, 那就是 家庭 的重要地位.在这两个社会中,传统家庭结构的理想类型是相同的.在家庭的基 本结构中既有家庭成员之间垂直的关系,同时也有横向的平行关系:既有垂直的父子 关系,也有父母相同的平行的兄弟关系.这样一个水平和垂直交叉的结构,固定了家 庭的核心,家庭成员的亲属关系再扩展到外部的成员.在一个家庭和一个父系宗族之 间,没有清晰的界限.其功能边界的产生取决于一些既定的场景,如共有的财产,成 员们的个人因素. 中国的父系关系的识辨根据族谱可以上溯或者下延许多代,这里我们就会想到中 国的祖先崇拜.在印度,父系关系被称做 gotra ,它构成了一个种姓群体的组成部 分,一个种姓群体由许多不同的 gotra 所组成. gotra 的功能就建立起共同成员 身份的认同,而不是表现与祖先之间的关系.每个 gotra 有一个共同的神龛和名字, 它不同于常说的 姓 . gotra 的名字与中国的姓相应,但它在日常社会生活中并不 使用.现在许多年轻的印度人都不一定记得自己的 gotra ,但是到他们找对象结婚 时, 一定会去问自己的父母, 自己属于哪个 gotra , 因为男女如果属于同一个 gotra , 表示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是不能结婚的.印度人的婚姻必须发生在同一个 种姓内部,但是必须在不同的 gotra 之间. 尽管我们发现在中国和印度社会中存在着不同之处,但在两个社会中对血统(亲属)的承认,在社会组织底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制度中则有所不同,在家庭 确定内部和外部成员关系方面,起关键作用的是 户 (household)这个单元,而不 是血统(kinship) .事实上,家庭脉络的延续是 户 的延续,在一 户 的下一代 中只有一个儿子和他的妻子可以把这个 户 继承下去,其他兄弟们将分家出去,另 立门户.当一个家长(父亲)没有生下儿子来继承自己的 户 ,他就选择一个男子 来收养,这个男子可能来自自己的亲属中,也可能与自己没有任何亲属关系,这个收 养的男子会合法地继承家长的姓氏和 户 的全部事业. 虽然日本从中国接受了许多重要的文化成分,但是日本的社会制度和继承制度保 持了原来的传统.在日本社会的制度里,像 户 这样的组织在个体成员的联系中比 血缘亲属关系更为重要.这一原则进一步发展成了这样的现象,个人的社会交往范围 通常仅限于他现在所属的组织( 户 的变种与扩展)的围墙之内,这也就造就了日 本人对组织(公司)的忠诚.而在组织之间的那个层面上,交往网络也是存在的.例6如,在一些经济界的个案中,父亲公司和子公司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企业集团,彼此建 立起了远比经济关系更密切的忠诚关系.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案例中,网络的功能也 被限定在组织环境当中,人们的行为仍然受到 组织 体系的严格约束.所以,看到 中国人和印度人能够拥有和运用如此丰富灵活的个人关系和功能网络,我们日本人是 十分惊奇的.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