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7-09-20 |
186 号有 W阳令 . ④ 上述这些 字, 皆从z( 二耳相对) 从大( 正面人形) , 或谓 z 为 聂 之省, ⑤是泥母叶部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孙星衍提到 《汉书 》 S 作 , 在《摄命》 篇的 字中, 也有 耳 中间仅 存一横划的形体, 写作: 《汉书》 多用古字, 从上举的这个字形来看 , 的来源或确有所本.综合来看, 李学勤先生认为传世 文献中的 S 是 的误认, 显然是合理的.
三、 乃 之讹 与 S 字的情况相似, 除《尚书・迕 外, 字在传世先秦古书中也十分鲜见 . 古同 , 的用例唯见 《晏子春秋 》 : 未几, 朝韦捉庖鄱. 俞樾云 : 韦, 人名.朝者, 召也. ⑥ 《说文 》 : , R牖丽I]明.象形.凡逯艚源.读若犷.贾侍中说: 读与明同. ⑦甲骨文中 通常被隶写作 的字, 系地名用字. ⑧ 金文中与之相同的字形作为单字使用的, 目前仅见于戈父辛 鼎(《集成》
02406 号) , ⑨应属于族徽.与此同时, 在古文字中 , 一类的形体每每是作为 L( 明) ( 盟) 等所从的部件出现, 数量很多, 此不赘举, 它们与 《说文》 对 L 盟 的形体分析是相合的. 在战国文字中 , L 盟 已多从 日 旁.另有一类从月、 黑省的 ( 晦) 字, 形体与 L 相近, 容 易混同, 其所从部件并非 , 而是 黑 的省形. 还有从卤从皿的 ( 盐) 字, 形体也每每与 ・
1 5 ・ 贾连翔 : 摄命 即 《书序 》 S命 迕 说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李圃主编 : 《古文字诂林》 第3册,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年, 第533―534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 《殷周金文集成》 ,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年, 第5437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 《殷周金文集成》 , 第2264 页.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 : 《包山楚墓》 上册,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91 年, 第363 页. 何琳仪 : 《战国古文字典: 战国文字声系》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8 年, 第1433 页. 张纯一校注, 梁运华点校 : 《晏子春秋校注》 卷二 《内篇谏下第二》 , 北京: 中华书局,
2014 年, 第84 页. 许慎撰, 徐铉校定 : 《说文解字》 , 第138 页. 姚孝遂、 小丁 : 《小屯南地甲骨文考释》 , 北京: 中华书局,
1985 年, 第47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 《殷周金文集成》 , 第1219 页. 参见晏昌贵 : 《 〈三德〉 四札》 , 简帛网
2006 年3月7日, http: / /www. bsm. org. cn/show_article. php? id = 272. 近似, 旧被误释为 盟 , 其所从部件也非 , 而是 卤 . ① 从以上情况看 , 《说文》 中含义为 明 的 字, 在先秦时期还没有作为独立字的确切词例, 而 除了 明 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含 义, 目前尚不清楚. 的读音是见母耕部, 或谓 读与明同 , 是明母阳部.如果我们承认 S 是 的讹字, 与 又难以建立音、 义上的关联, 那么 伯 的 来源又是什么呢? 我们试看上博简 《缁衣》 与前引郭店简 《缁衣》 相对应的一段话: 《 ( 诗) 》 员( 云): (朋) ( 友) 卣( 攸) ( , ) 以威义( 仪) . ② 传本的 摄 , 简文写作 , 字形作: 字《说文》 有收录 : 下取物缩藏之.从囗从又.读若聂. ③叶德辉 《 读若考》 已认为 : 手部摄, 摄, 引持 也, 从手聂声, 与 义同. ④今简本 《缁衣》 异文可证其说.讲到这里我想大家已经能够看到 , 与战 国文字中一些 L 盟 , 或 晦 盐 等所从的 /黑/卤 形是何其相似了, 比如 《侯马盟书》 一五六: 一七号中的 L 写作 , 一九五: 七的 盟 写作 , 《古玺汇编》 一九八中的 盐 作,等等. ⑤ 字形体来源很早, 甲骨文中已经出现( 《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