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7-10-03 |
63 ・ 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 第59 卷 首先 ,明代官吏致仕 、 俸禄以及国家财政等相关制度中没有致仕官员食俸的项目或规定.从官员致 仕制度看 ,《明会典》及《明史・选举志》对官员致仕的年龄 、 身体状况 、 是否考满等致仕条件及 升级 、 降级 、 冠带荣身 等方面的待遇均有详细规定, 但却不提官员食俸的问题;
从俸禄制度看 ,明代《会典》 、 《实录》及《明史 ・食货志》中均无致仕官俸禄制度的内容 ,《续文献通考 ・俸禄》篇详细追溯了辽、 金、 夏等朝致仕官的俸禄发放情况 ,但明代部分阙如.众多典籍对明代致仕官食俸问题避而不谈不是偶 然的 ,它至少从一个侧面表明 ,明代没有这方面的制度规定 .对明代财政支出项目的考察能最直接地说 明问题,万历时户部尚书张学颜等编纂的《万历会计录》详列了洪武( 《诸司职掌》的数据) 、弘治( 《明会 典》的数据) 及万历六年( 1578) 田粮旧额、 现额、岁入 、 岁出 等的三套数据 ,据称 ,编者在整理这些数据 时, 首遵大明会典, 次考历年条例 ,次查本部册籍 ,是目前较全面、细致地反映明代财政收支情况的史 籍之一 ,但在其《岁出》 、 《文武官俸禄》诸卷中 ,均无致仕官俸禄的项目 [ 7] ( 卷首, 卷1,卷34).这表明, 明代 国家财政计划渠道没有开列致仕官俸禄的项目,少数致仕官员所食俸禄,均属临时性开支项目 . 其次,明代官员的生平事迹资料表明,明代致仕后仍享受朝廷俸禄待遇的官员凤毛麟角 .早在明万历 年间,明人王世贞就曾做过这方面的统计 : 致仕官给全俸, 洪武中兵部尚书单安仁、唐铎, 嘉靖中少保、礼 部尚书席书 ;
给半俸者,永乐初吏部尚书张,户部尚书王钝,宣德中户部尚书郭资, 太仆寺卿赵昱. [ 6] ( 卷12) 《明史》列传及各地方志的人物卷中所记载的致仕官员食俸的实例均屈指可数,这些记载虽在个别问题 上略有出入 ,但都非常直观地表明,终明之世,致仕官员食俸者为数不多,而且食半俸、 食全俸与赐田、 驰驿 等在性质上并无区别,都属于《明会典》所言 皆特恩云 的范畴.嘉靖六年( 1527) ,礼部尚书席书乞休, 诏 加武英殿大学士,赐第京师 ,支俸如故 [ 5] ( 卷197),对席书致仕后仍食全俸这件事,《明会要》的编辑者,清人 龙文彬有一段评论: ……全俸亦百余年旷典.书独得之,特以议礼加厚耳. [ 8] ( 卷44) 既然明代不曾建立过致仕官食俸的制度 ,目前流行的 半俸说 源自何处? 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如上 所述 ,明代少数官员致仕食半俸的实例 ,容易使人形成所有官员均食半俸的错觉 ;
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 明初很多制度承自元代, 如中书省的设立,左右丞相的设置等,因为明代致仕官食俸是否形成制度 ,明代 史籍中既无明确的肯定, 亦无明确的否定, 而元代确有致仕官食半俸的制度.据《元典章》( 卷11《吏部 五》), 元成宗曾下诏 : 致仕官员自壮至老 ,宣力多矣, … …子幼家贫者, 给半俸终其身. 元代致仕官半俸 的实例亦很多② .这种状况易使一些人很自然地形成一种认识, 即明代致仕官的待遇可能是沿袭元代 的旧制.况且, 致仕官员终要凭借一定的收入来维持生存 ,如果没有俸禄来源 ,很难解释官员致使后的 生存和生计问题 .可见, 明代致仕官员 食半俸 说是一种 合理 的误解. 二 、赏赐 、体恤与食俸 关于明代致仕官的食俸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明代官员带俸致仕形成制度始于宪宗时期 , …… 此后 ,凡官员致仕,则按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