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8-02-13 |
94、1.
77、1.60 的水平上,并从此长期稳 定不变.按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口径,那么这三个方案的老年人口比例在 2054年左右分别达到33.5%、36.0%、38.5%.这些结果都是假定过低的生育率能 够得到有效提高的结果.如果当前生育率过低的局面不能得到改变,未来老年人 口比例将接近40%. 测算表明,只要使用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参数,未来老年人口比例都会迅速 提高,并在
21 世纪中叶达到高水平,此后只有一些时期波动,不再有趋势性下 降.也就是说,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前景不是翻越一座高峰,而是要登上一个高 原,老年人口比例必将从此维持在高位,具体水平则是由生育率的高低而决定. 图1中比较了
2010 年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金字塔和上述生育率高方案的结 果.从2010 年人口普查结果可以看出,以往多年的过低生育率使人口金字塔底 部严重凹陷.而生育率方案模拟的
2050 年人口则表明,如果近期内能够将生育 率提高到接近更替水平的话,届时则会有相对较多的劳动年龄人口支撑庞大的老 年人口,其中 30~40 岁人口的凸起正是尽快使生育率接近更替水平所增加的出 生.但是,如果生育率不能尽快有效提高的话,比如中方案和低方案的模拟结 果,2050 年的人口金字塔便更接近于蘑菇云状,那么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中青 年阶段的人口要少得多,因此人口金字塔中部更加脆弱,头重脚轻,很不稳定. 此外,这两个方案还意味着人口转变并未结束,人口将长期缩减下去,即其实是 [1] 郭志刚: 重新认识中国的人口形势 , 《国际经济评论》 ,2012年第1期,第96~111页.
103 决策将生育率恢复正常的任务推给了更远的未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这并不 是一种负责任的人口决策. 图1 2010年人口普查和2050年各方案的人口年龄金字塔 更多测算还表明,总和生育率每提高 0.1 的幅度(大体相当于年出生数增加
100 万[1] )大约能将老龄化高位期的老年人口比例降低 1.5 个百分点.也就是说, 即便按当前总和生育率为1.6的官方估计[2] 来算,调整到更替水平2.1[3] ,至少也有 0.5 的调整量才达到人口长期均衡,而这意味着未来老年人口比例至少可以缓解 7.5 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4.9%.而未来老年比例在30%以上高位,如果 能有 7.5 个百分点的缓解,其意义极为重大.更重要的是,这一缓解并不只是对 高位老年比例的缓解,而是缓解了整个人口老龄化进程,能争取更多时间应对人 口老龄化.而且预测结果还表明,对生育政策的调整,早调整比晚调整好,调整 目标应该是回归生育率更替水平.结合当前人口年龄金字塔中间粗、下部显著收 缩的特点,现在即使能将生育率提高到更替水平也并不改变总人口转向负增长. 如果生育率不能有效提高,那么
21 世纪下半叶人口缩减的速度和幅度将十分惊 [1] 更精确一点,这个出生增量约为106.5万. [2] 笔者一直认为这仍是偏高的保守估计. [3] 考虑到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对生育率更替水平的影响,这个水平则是偏低的估计.
104 人,比如按高、中、低生育率方案预测的
21 世纪末总人口分别为 12.9 亿、10.5 亿、8.5亿. 中国面临的人口实际情况是,无论如何,未来中国老龄化进程都将十分迅 猛,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迅速上升,2030 年超过当前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50 年将会超过届时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这一总趋势虽然无法扭转,但是并不等于 我们对此已经无可作为了,除了社会经济诸层面需要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外,人口 领域也可以有所作为.当务之急就是通过生育政策调整来提高过低的生育率,新 增出生人口有利于减弱以往过度的人口少子化,而且更有意义的是他们扩大了应 对未来急速人口老龄化的生力军规模,使未来老年人口抚养比和总人口抚养比不 致过大. 需要注意的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既反映在老年人口比例和社会抚养比等指标 上,而且也反映在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内部的年龄结构的老化上.多年来的 严格出生控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彻底扭转了以往劳动年龄人口和育龄妇女人口的 增长趋势.一般而言,这两种类型人口的缩减要早于总人口缩减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