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8-04-02

二是品读辨析, 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和目的;

三是自主赏析, 初步体会杨氏散文的写作特色. 具体教学过程, 我采用先 出乎其外 , 再 入乎其内 , 最 后又 出乎其外 的办法, 即先让学生课前阅读杨绛的《丙午 丁未年纪事》 , 在课堂上交流阅读体会, 让学生了解 文化大革 命 的时代背景和环境, 理解当时人们的生存状态, 为进入课 文感受人物形象和品格打下基础;

接着切入课文 《老王》 , 抓住 关键细节和文末的议论句, 在细节的品味中感受老王的人格, 在关键句的推敲中辨析作者的感情和思考, 探究课文的写作动 机和目的;

最后让学生依据对课文写作方法的理解, 在 《丙午丁 未年纪事》 中选择一个片段加以自主赏析, 比较归纳, 构建阅读 策略, 体会杨绛散文的特色. 这样引进一篇新文章, 使阅读具有宏观的背景, 与老课文 组合成一个全新的文本, 在这个全新文本的参照下, 老课文被 激活, 获得丰富的文本含义. 用新眼光读老课文, 老课文成了 新课文. 这样既拓展了阅读视野, 克服了阅读中的厌倦感, 又体 现了高一学习新的发展目标, 从而使课文生成丰富多样的课程 意义. 从教学的实际情况看, 基本上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二、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有一次, 杨绛女儿钱媛对钱钟书说: 爸爸的散文像咖啡 加洋酒, 浓烈, 刺激, 喝完就完了. 又说: 妈妈的散文像清 茶, 一道道加水, 还是芳香沁人. 《老王》这篇文章我们初中学过, 高中重新学习, 我们到 底要学哪些东西? 1. 拓展阅读, 感受底层人物的人格光辉、 人性美好. 2. 品读辨析, 探究本文的写作手法和目的. 3. 自主赏析, 初步体会杨氏散文的写作特色.

(二)课前印发阅读杨绛《丙午丁未年纪事》 , 交流阅读感 受和理解. 1. 丙午丁未 指的是哪两年? 从文中你了解到当时的社 会环境是怎样的? 明确: 指1966~1967年, 文化大革命 开始. 当时, 知识分子和干部成了 牛鬼蛇神 , 成了 黑帮 . 他 们被打倒, 被揪出来, 被抄家, 剃阴阳头, 挂牌子戴高帽示众 批斗;

群众变得疯狂, 人性扭曲 (极左大娘、 拿柳条当鞭子抽人 的姑娘) , 充满敌意(公交车上) , 知识分子不仅肉体上饱受摧 残, 而且尊严被践踏, 精神上遭受极大的折磨…… 2. 对此作者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和体验? 明确: 风狂雨骤 一部分中阿姨的话: 你现在可以看出人的 好坏来了――不过, 还是好人多. 乌云的金边 一部分中作者的感悟: 丙午丁未年同遭大劫的人, 如果经过不同程度的摧残和折 磨, 彼此间加深了一点了解, 孳生了一点同情和友情, 就该算是那 一片乌云的银边或竟是金边吧? ――因为乌云愈是厚密, 银色会 变为金色. 常言 彩云易散 , 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 乌云蔽天 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 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 倒是那 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问题: 银边 或 金边 指什么? 明确: 了解、 同情和友情, 人性中不曾泯灭的善良和美好.

(三)在丙午丁未年 文化大革命 中老王在干什么? 重读 《老王》 , 重点探讨作者与老王最后一面中四个 直 的形象和 意蕴. 明确: 老王送钱先生去看病不收钱, 哑着嗓子问杨绛: 你 还有钱吗? 明确: 1969到1972年, 钱钟书、 杨绛和许多知识分子被下 放干校. 回来后就是永远定格在杨绛和我们读者心目中的那 幅画面: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的 直僵僵 和 镶嵌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