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2018-06-21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 拉美 国家出现了又一波的民主化进程, 到1998 年, 该地区十九个国家中十五个国家为选举民主制, 四个为半 民主制, 到2000 年, 该地区 90% 的人口享有选举民主. [3] ( p35 - 36) 再次, 拉美国家治理的困境还表现为周期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增长周期和政治发展周期的影响 下, 在社会治理层面拉美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失业率上升, 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冲突, 并由此产生了

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社会在政治层面的参与压力, 使得拉美国家在社会治理层面出现 拉美化 现象. [4 ] 拉美化 的特点: 一 是经济社会的失调.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失衡, 城市与农村发展失衡, 社会治安状况恶化等.二是经济增 长与社会贫困的反向发展.也就是说即便经济为持续增长的条件下, 拉美的社会治理并没有得到改善, 出现了经济增长与社会问题增多的反向发展现象. 面对上述各种周期性问题, 拉美国家也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改革, 总体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早期的 结构主义改革、

80 年代以后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和

90 年代中后期的新结构主义改革.三个阶段改革的 启动都与当时拉美国家治理的现实问题有关, 在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具体层面也都出台了一系列相对应 的措施.但从整个的历史进程来看, 如果对拉美国家的改革和国家治理作一个总体概括, 可以说三个阶 段改革的重点都是调整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都是围绕国家在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以形成更加有效 的国家治理结构这一问题展开.

二、 从旧结构主义到新结构主义: 拉美国家治理的历史周期 从国家治理和改革的周期出发, 二战后拉美的现代化进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50―1980 年的仍然以进口替代工业化为标志的早期结构主义阶段;

第二阶段是 1980―90 年代中后 期的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激进市场化阶段;

第三阶段是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以新结构主义为指导的 结构化改革阶段. 1. 结构化的危机: 旧结构主义的式微 拉美的结构主义思想, 其来源是普雷维什

1950 年提出的 中心―外围 思想, 其主要的观点是: 第一, 在世界经济体系中,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构成了经济发展的 中心―外围 两个部分 , 中心 国家 的技术和组织比 外围 国家先进, 从而在国际分工中居于天然的有利地位.第二, 这种 中心―外围 结构是僵化的, 短期内是难以改变的.更重要的是, 由于结构的僵化导致市场机制在外围国家不能像中 心国家一样发挥作用, 市场无法对价格信号有效做出反应.第三, 由于自由市场机制的失效, 因此外围 国家的发展必须强调国家在推动工业化中的主导作用. 在结构主义发展思想的影响下,

50 年代以后的拉美进入了 自觉 的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 主要是 强化国家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和干预, 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国内工业化进程.那么, 国家如何发挥工业化 主导功能呢? 从1950―80 年代拉美国家的实践看, 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高保护政策.拉美国家普遍 采用的多重政策限制进口以在国际经济贸易中保护本国的民族工业.一方面是通过高额关税和汇率升 值保护国内工业, 以智利为例,

60 年代半数工业部门名义税率等于或高于 100% , 其余工业部门税率在 50% - 100% 之间. [2] ( p115) 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还实施进口配额、 进口许可证、 进口质量和数量限制的高保 护政策.二是国有化运动.从50 年代开始, 拉美国家已经开始强化国家对私人企业的干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