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8-06-27 |
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添加剂明胶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动物之皮、鳞等为原料所生产的 食用明胶.
2 引用标准 GB 4789.1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总则 GB 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 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3 产品分类 食用明胶,分成 A 型与 B 型(A 型为酸法明胶,B 型为碱法明胶,二者等 离子点 PI 显著不同)以及骨类与皮类.再将每一类明胶都分为 A、B、C 三级, A 级为国际先进水平,B 级为国际一般水平,C 级为合格产品(企业可再将 A、 B、C 三级细分为 A
1、A
2、A
3、B
1、B
2、B
3、C
1、C
2、C
3、C4 等小级,称为 骨A型A1 级食用明胶 , 皮B型A1 级食用明胶 ,余此类推) .
4 技术要求 4.1 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见表 1. 表1食用明胶的理化、微生物指标 A 型B型骨食用明胶 皮食用明胶 骨食用明胶 皮食用明胶 品种项目A级B级C级A级B级C级A级B级C级A级B级C级水分,% ≤
14 14 凝冻强度(含水分 12% 的商品胶6.67%) ,Bloomg ≥
220 160
100 240
180 100
220 180
100 200
160 100 勃氏粘度(6.67%,60 ℃),mpa・s ≥ 3.0 2.5 1.8 3.5 3.0 2.0 4.5 3.5 2.5 5.5 4.5 3.0 续表
1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4-12-30 批准 1995-10-01 实施 www.grainnet.cn GB6783-94 A 型B型骨食用明胶 皮食用明胶 骨食用明胶 皮食用明胶 品种项目A级B级C级A级B级C级A级B级C级A级B级C级透明度mm ≥
300 150
50 300
150 50
300 150
50 300
150 50 灰分,% ≤ 1.0 2.0 2.0 1.0 2.0 2.0 1.0 2.0 2.0 1.0 2.0 2.0 二氧化硫mg/kg ≤
40 100
150 40
100 150
40 100
150 40
100 150 pH 4.5~6.5 5.5~7.0 等离子点,pH 7.0~9.0 4.7~5.2 水不溶物,%≤0.2 0.2 铬mg/kg ≤ ― 1.0 2.0 ― 1.0 2.0 砷mg/kg ≤ 重金属 (以Pb 计mg/kg ≤
50 50 大肠菌群, 个/100g ≤
30 30
150 30
30 150
30 30
150 30
30 150 细菌总数, 个/g≤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103 5*103
104 沙门氏菌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4.2 感官要求 4.2.1 产品为淡黄色至黄色细粒,应保持干燥、洁净、均匀,无夹杂物. 4.2.2 产品均应通过孔径 4mm 标准筛网. 4.2.3 2.5%的明胶液无不适气味.
5 试验方法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4-12-30 批准 1995-10-01 实施 www.grainnet.cn GB6783-94 5.1 测定溶液的配制规则 5.1.1 取样:抽取平均试样(见6.3.1) ,并充分混匀,使其具有真正的代表性. 5.1.2 测定溶液用蒸馏水配制,其浓度为质量百分比. 5.1.3 溶液配制方法:取一定量明胶,准确至 0.1g,首先将规定的水量加入, 在20℃左右,放置 2h,使其吸水膨胀,然后置于 65±1℃之水浴中在 15min 之 内溶成均匀的液体,最后使其达到规定的浓度. 5.2 水分测定 5.2.1 原理 取大约 1g 明胶,在105℃烘至恒重,根据质量的减少计算明胶的含水量. 5.2.2 仪器和设备 5.2.2.1 平底带盖铝制或不锈钢小盒:直径 70~75mm,高15mm,质量小于 20g. 5.2.2.2 红外线灯泡:220V,250W. 5.2.2.3 烘箱:可控制温度 105±2℃. 5.2.2.4 分析天平:感量 1mg. 5.2.3 测定步骤 5.2.3.1 在已知恒重的平底铝制或不锈钢小盒中称入胶样 0.9~1.1g,准确至 0.01g. 5.2.3.2 在盒中加蒸馏水 10mL,膨胀 30min. 5.2.3.3 将小盒去盖放在红外灯下加热,温度调节到 105~110℃,将胶样溶 解,然后蒸至基本干燥. 5.2.3.4 小盒移至烘箱中,在105±2℃下烘 2h. 5.2.3.5 在烘箱中,将小盒盖严,取出置于保干器内,冷却至室温,在分析 天平上称量. 5.2.3.6 将小盒再移至烘箱中烘 30min,重复 5.2.3.5 操作.如此 反复数次, 直至两次质量相差小于 3mg. 5.2.4 结果计算 胶样含水量 X1(%)按式(1)计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