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 2018-07-21 |
D)、市场开 支(Sel li n g, General &
A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 E x p e n s e s , SG&
A)以及生产 成本(Cost of Goods Sold, COGS)的结余资 金.
3 的研发预算削减了11%,更从3年前的90亿美元降至2013年的66亿 美元.因此,尽管辉瑞2013年的销售额降幅超过12%,依然保证 了近5%的利润(见前图). 收购案的另一主角阿斯利康则相反,在销售额大幅下降的同 时把2013年的研发预算从前一年的42亿美元增至48亿美元,占当 年销售额的19%.虽然阿斯利康近期的研发投入很难转化为晚期 在研管线或产品,笔者也不信服其CEO宣称的9年销售翻翻的宏伟 目标,至少说明阿斯利康开辟新产品的策略和辉瑞相反,以及向 研发型药企转移的愿望和信心.正因为此,阿斯利康近期三度拒 绝了辉瑞高达119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虽然节俭税收、获得免疫 哨卡抑制剂的在研管线,以及图1所示的阿斯利康潜在的成本节 约空间是辉瑞收购阿斯利康的直接原因,其实这次收购的真正幕 后黑手是辉瑞对其内部新药研发的失望,以及希望持续通过收购 来保证产品线的运营模式. Valeant收购Allergan案 和辉瑞逐渐削减研发预算相比,加拿大最大的制药企业 Valeant Pharmaceuticals International, Inc.根本就是反对 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产品开发几乎完全依靠收购.自2010年以 来,Valeant平均每年收购25个公司或项目,当然这些收购大部 分很小且主要在高利润市场,自如皮肤科和眼科护理等 Valeant总部位于蒙特利尔(Montreal),原来是一家美国 公司,在2010年9月被加拿大Biovail公司收购,并沿用Valeant 名称以及J. Michael Pearson作为新公司的CEO.Valeant销售多 种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医疗设备,医药产品主要包括神经内科、 皮肤科和传染病,有几种新药已经上市如抗抑郁药Wellbutrin XL或在晚期临床开发.截至6月2日,Valeant公司的市值大约为 440亿美元. 如果说Valeant还能被称为制药公司的话,那也是制药企业 削减成本 模式的极端表现.如果辉瑞收购阿斯利康一旦成 功,裁员是一定的,但短期内至少保留研发的主要部分.而Valeant就不同了,将完全剔除收购公司的研发部分,这也是 Allergan拒绝被Valeant收购的原因之一.自Michael Pearson从 麦肯锡(McKinsey)跳槽来到这家公司担任CEO,就职伊始就指 出 研发是浪费时间和金钱的行为 .Valeant采取纯商业模式 运营:利用债务进行收购研发和产品,收购后大规模裁员,加强 销售并在最大限度下地压榨运营成本获利.Pearson的纯管理理 念受到很多投资人支持,其中包括Lou Simpson、Glenn Green- berg和Ruane Cunniff Goldfarb等著名投资人和投资基金. 事实上,这种纯商业经营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利润,而且不用 担心不可预知的研发风险.三年内公司股票从2010年的十几美元 飙升至6月2日的132美元,增幅近10倍.今年4月,Valeant联手 投资大亨BillAckman准备以456亿美元收购以生产去皱药肉毒杆 菌素(Botox)闻名的Allergan(艾尔建),若收购成功, Valeant将成为全球五大制药公司之一.5月底,Valeant进一步 上调了收购艾尔建(Allergan)的要约价格,将整体价值提高至 490亿美元以上,同时还调高了要约中现金部分的比例.此外, Valeant还承诺最多投资4亿美元继续开发DARPin眼药产品并额外 提供每股25美元的价值权.但Allergan还是采取所谓毒丸计划 (股东权益计划)来推迟Valeant的这次恶意收购.因为艾尔建 的股东并不看好Valeant的 疯狂收购 商业模式. Allergan(艾尔建)成立于1948年,是和Valeant相反的另 类公司.Allergan商业上保守但注重研发,旗下10800员工中近 五分之一属于研发部门.Allergan在2013年的研发投入达17%, 在过去四年,艾尔建从FDA拿到了11个批文,且继续扩大神经系 统产品肉毒杆菌(Botox)适应症.另一个药物,用于糖尿病性 黄斑水肿的Ozurdex也已经被批准,大量的糖尿病患病人群可以 保证其巨额收入. 和Valeant相比,辉瑞在追求 削减成本 的同时结合了适 当比例的创新药开发.其2013年研发投入和2012年相比降低了 11%,依然远远高于Valeant,后者的研发投入仅占销售额的3%. 辉瑞这次收购阿斯利康虽然没有成功,但这不表明辉瑞的收购活 动会因此而止.相反,因为辉瑞大规模收购的真正原因是公司内 部研发效率低下,单靠自身的研发根本无法支撑销售的持续增 长,辉瑞最终必须通过收购其它公司的在研管线来弥补自身研发 效率的不足.如果研发产出不能高于投入,制药工业将无法持 续,进一步的 削减成本 也只能加速整个工业的萎缩.阿斯利 康在销售额急剧下滑的严峻情况下加大研发投入,信心值得敬 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提高研发效率 的根本问题.6月2 日,阿斯利康在2014年ASCO会议上公布了包括A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