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麒麟兔爷 2018-08-08
主编: 杨咏梅 编辑: 杨咏梅 设计: 聂磊 校对: 赵阳

电话:010-82296652

邮箱:jiatingjiaoyu@edumail.

com.cn QQ群:

371368053 2018年1月11日 星期四

10 家教周刊 家长学校 请扫描关注 家庭教育之声 ・ 请扫描关注 家庭教育之声 电影 《芳华》 正在热映,身边有好几位 朋友说看到被欺负的何小萍,就好像看到过 去的自己――与世无争却饱受折磨.细细一 想,这些朋友和何小萍的相似之处,就在于 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适当的引导,最 终形成自虐型人格.这样的人习惯把攻击转 向自身,与自己为敌,总是做出最不利于自 己的选择,与幸福背道而驰. 何小萍出生于 文革 时代, 人的社会价 值取决于家庭的出身, 来自集体的恶意甚至 带上了某种正当性.就像 红二代 郝淑雯说 的, 红色江山都是我们打下来的, 溅你一身水 怎么了?后来的被嘲笑有馊味儿、 被强制搜身 查胸衣、 被舞伴公然拒绝伴舞……这些一次次 溅 在她身上的 水 , 和家庭环境的原因, 导致 何小萍无力选择过上更好的生活. 今天的父母要思考的是,怎样尽量避免 培养出何小萍这样总是远离幸福的孩子. 爱和回应是成长的刚需 心理学家克莱因的客体关系学说认为, 爱是孩子成长的刚需,如果没有足够的爱, 孩子的成长发育会迟滞,心灵健康更是遥不 可及.孩子出于本能会期待爱、请求爱、索 取爱.如果父母不给,他们就会以更激烈的 方式――自虐――来获得关注. 许多不称职的父母偶尔能在孩子危难之 际出乎意料地有所行动, 孩子由此得知, 如果 遭受的苦难足够深重, 还是可能有机会得到 一些关爱的.这种获得关注的扭曲模式, 会 导致孩子一次又一次自我伤害.威墨瑟在 《你可以折磨我, 但请不要遗弃我》 一书中描 述的这种现象, 体现在电影中何小萍打着手电 筒给父亲写信那一幕: 由于父亲被劳改, 她在6 岁以后被母亲和继父忽视甚至嫌弃.缺爱的她 为了得到和母亲同睡的机会, 不惜把自己冻了3 天以致发高烧,来换取一点点温暖和关爱. 高回应性是优质父母的显著特征,因为 成长中的孩子需要父母这样的 客体 来确 证他们的存在和价值.没有父母的回应,孩 子会孤独,直至走向虚无. 何小萍的母亲对她没有太多关注和回 应,爱她的父亲因为政治原因也从不敢回信, 这导致何小萍一直是一座有求无应的孤岛,发 出声音也被湮灭,最终变得不会请求、不会诉 说.在军装事件中,她偷偷拿了林丁丁的军装 去拍照再赶紧还回来,却面临 偷东西 的指 控.对此她选择否认而不是辩驳.她不敢开口 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因为从小的经历告诉 她,要也要不到. 被忽略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中最害怕被遗 弃,潜意识里呼唤 请不要离开我,如果你 离开,我就会伤害自己 .父亲去世时,何 小萍撕碎自己的照片;

送别刘峰时,她暗暗 地对文工团彻底 死心 , 你们不配与我同 台 ,这是心理学上的一种道德化防御.实 际上,她并没有能力去反抗,并不着眼于改 善自己的实际处境,因为解决不了只会更加 失望,所以她就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 愤怒而盲目.她不动声色地装病,以伤害自 己为代价谢绝曾经梦寐以求的A角机会,因 此错过了命运的转折点. 不鼓励孩子自我牺牲的 懂事 许多人形成自虐人格,是因为在早年经 历中因承受磨难而受过嘉许,或者因为被惩 罚而获得与父母仅有的情感联系. 比如有的孩子被忽视,就会闯祸引起父 母愤怒责打,以此形成与父母的联结.何小 萍母亲改嫁、继父不喜欢她,唯一爱她的父 亲为了不连累女儿从不回信.作为家庭中 多余的人 ,她一直被忽视、被伤害,她选 择默默忍耐,格外懂事,以不给妈妈添麻烦 的方式获得妈妈的内疚和感激.后来意外的 精神崩溃就像小时候故意发烧一样,换来了 妈妈的探望和忏悔. 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孩子的自我牺牲 被强化,沉默忍耐被鼓励.当不顾惜自己、 自我牺牲到了极致时,就是自我毁灭.电影 中,下放到野战医院的何小萍仍然完全不顾 自己的感受,几天不合眼地高强度工作,直至 体力不支被领导劝止.目睹生命在自己面前消 逝,满眼断肢残臂和腐臭的遗体, 这种激烈的创 伤多少年都不会忘记.医院被炸的瞬间, 她扑上 去保护重度烧伤即将死去的战士, 一方面是道德 崇高, 另一方面也是潜意识里的终极自虐――她 不想活了.后来的精神失常, 除了骤然成为英雄 超出何小萍的心理承受能力, 还因为创伤后应激 反应 ( PTSD ) 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允许孩子释放攻击性情绪 人类的行为具有重复的倾向.如果孩子拥 有安全和被接受的童年,他的重复模式就不易 察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