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8-10-09 |
《诗说》是他晚年的作品,书中也已援引,由此推想, 这部小说成书可能是很晚的.书成,最初只有抄本流传,据一八六九年 苏州书局活字本的跋文所记,第一个刻本是一七六八年至一七七九年之 间金兆燕在扬州所刻,已在吴敬梓逝世十几年之后了.金刻本未见,现 存最早的刻本是一八三年(清嘉庆八年)的卧闲草堂本.我们现在就 用卧本作底本,校订重印. 《儒林外史》的作者把书中故事年代假托在明朝,实际写的是清朝, 即他自己所体察到和感受到的生活.全书三十余万言,主要是用讽刺的 笔调,写出了一群知识分子的各种丑恶的和可笑的形象,并从描写这些 人物的生活入手,着重地批判了当时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就是统治者 用以牢笼士人,健立封建官僚统治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的历史很长, 历朝统治者各有一套适合当时统治情况的办法.清朝的科举,则是沿袭 明朝的旧制,以桎梏人的思想最酷毒的八股文为考试的主要项目的.明、 清几百年中,这个制度形成庞大的势力,在整个封建制度中突出了它的 罪恶性.在那个时代,凡是对这个制度表示不满或进行批判,都有积极 的现实意义.《儒林外史》是通过了对人的生活的具体描写来展开批判 的,它的批判在许多地方就更能令人信服.在第三回里,作者刻划了范 进生活的前后变化,把这个制度在当时何以会有那么大的威力的原因, 作了最具体的描写和揭露.范进在没有中举以前,穷苦不堪,家里住的 是草房,十二月的天气他还穿着单衣,冻得直发抖,应考回来,家里的 人已经饿了两三天,他的母亲饿得两眼都看不见了.可是这些情况,在 他一中了举之后,统统都变了.银子、房子、土地、奴仆都有了.人的 阶级生活从这里起了显著的变化.科举本来是对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最有 利的制度,但它的魔力很大,诱使那些不是出身地主阶级的贫寒士人, 也无一不在作着象范进那样,在一个变化之间成为社会上的支配者,成 为地主统治阶级的成员的想望.并且还养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普遍流行 着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思想.至于士人们之被紧紧地缚在这 个制度上,那更成为不可避免的命运了.为了到达这样的生活而拼命读 八股文的人,就越读越无知,越读越麻木.这种人除去钻营科举外,差 不多已失去了生活能力.而且,由于八股文只是在一定的程式里,变换 些字句来阐发所谓圣经贤传中的道理;
它本身是一个从形式到内容都已 完全僵死了的东西;
考试的中与不中,也是全无凭准的.这种人在考试 途中一次一次的挫折后,精神更容易陷于分裂.书中写周进听到有几个 商人肯拿出钱来替他捐监生,他竟爬下地去对他们磕头;
范进在乍看到 自己中举的喜报时,也曾惊喜得发了疯,被他丈人胡屠户一个巴掌打醒 过来(第三回).这样的精神状态,是和这些人的具体生活相符合的. 作者把这些情节刻划得淋漓尽致,意在说明这个制度是如何的在起着使 人愚昧使人精神堕落的作用.这一描写的效果,可以说是充分地达到了. 此外,关于科举制度的虚伪性,作者也从侧面给以很深刻的揭发, 最突出的是一段有关 优贡 的描写.清朝的科举,纯为以文试士,唯有 优贡 这一个名目,是制度上唯一强调要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 应举资格的.在《儒林外史》的描写里,被学政 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 业 的,却是一个在赌场中抽头、替人当枪手、替人造假文书、并且忘 恩负义、反复无耻的匡超人.另外还有一个哄吓诈骗、无恶不作的严贡 生,也恬不知耻地对王家弟兄自称 前任周学台举了弟的优行,又替弟 考出了贡 (第六回).《儒林外史》的作者把书中最恶劣的两个人同 优贡 这个名目联系起来,这已不是冷嘲,而是丛根本处来鞭挞这个 制度了.这个制度的虚伪性,有此一事,就足够说明. 作者批判科举,同时也批判了和这个制度有联系的各式各样的人 物.统治阶级中的官僚、乡绅的活动,在书中占着一定的分量.而要批 判这些人物的罪恶活动,就必然涉及他们间相互勾结的情况.这样,封 建社会中的政治现实的画面,就在作者的笔下更清晰地逐幅展开了.汤 知县把五十斤牛肉堆在枷上枷死了回教老师父,激成民变,闹到按察司 那里去,竟一点问题也没有.因为照这位按察司看来, 将牛肉堆在枷 上 固属 成何刑法 ,然而 奸民挟制官府 , 此刁风 更 万不 可长 ,于是汤知县可不丢官, 五个为头回子 却必须问成枷罪,并 且还发回本县,仍让汤知县 大摇大摆出堂 来发落(第五回).又有 一个凤阳府的厉太尊,忽然关心民间疾苦,要查起五河县当铺的戥子来, 据说: 戥子太重,剥削小民……如其果真,此弊要除 .可是没过多 少时候,这位关心民瘼的厉太尊的大少爷,就在府衙门前,吃着五河县 领头用重戥子的仁昌典 方六老爷 的 极齐整的 筵席,在那里玩得 十分尽兴.而这位 又是乡绅、又是盐典、又同府县官相与的极好 的 方六老爷 ,下乡收租时是要农民摆香案迎接,谁欠了租就要打谁的 板子的(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