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4-28 |
在垂直方向,在各族群内部,精英阶层又通过各自的方 式统治着本族群的广大民众. 我们可以将这一模型应用于理解清代的边疆行政制度: 各边疆社会内部的关系是以传统权威 和族群文化为纽带的垂直联结,而清皇室与各边疆政权之间的联姻、联盟、宗教供施关系等则是 礼制 意义上的水平联结.正是通过垂直和水平两种纽带的结合,清王朝 多元化天下 的格 局得以形成.在这种结构中,各边疆政权的族群精英处于重要的节点上,而清廷中央与各边疆地 区的平民阶层之间,并不存在税收、司法、教育、行政管辖等实质性的联系.同时,在各边疆社 会内部,阶层的固化程度都较高,社会整体上区分为 贵族 和 平民 两个阶层,二者间缺少 大规模流动的机会.
(三) 民族-国家 兴起与 族群精英 的角色 在通常的意义上,人类社会从 帝国 时代向 民族-国家 时代转型的过程,也就是民族 主义的思想与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扩散的过程.在关于这个过程的历史社会学研究中,族群精英的 角色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关注,并被认为是导致中世纪的多族群帝国和后来的殖民帝国解体、 民族-国家 兴起的重要推动者.安东尼・史密斯指出,在那些处于帝国统治下的少数族裔共 同体中,知识精英在追溯或塑造本族群的悠久历史、整理和宣扬本族群的史诗、歌颂本族群历史 中的英雄人物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正是这些工作,使得该族群的每个成员都感到他们属于 同一个历史和命运的共同体,从而为从帝国统治下分离出来的民族主义运动奠定了基础(2018: 114-122)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则以 被束缚的朝圣之旅 这样一个经典的比喻,解释了族群精 英领导民族主义运动的动机(2005:52-58) .他指出,对殖民帝国的各个殖民行政单元中的受教 育阶层来说,由于通向殖民母国的 朝圣 道路被阻断,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出生于殖民地这个 事实所具有的 宿命 性意义,从而逐渐将自己所在的殖民行政单元想象为祖国,并成为反殖民 运动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领导者.由此可见,在关于世界史意义上的多族群帝国瓦解、民族-国家 兴起的过程的研究中, 少数族群精英群体的情感、 动机、 态度和行为一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因素. 与此过程相伴随的,则是传统的多族群帝国为抵制解体趋势,而试图以 民族-国家 的体 制改造整个 帝国 的努力――打破帝国体制中原有的横向、纵向区隔,使不分族群、宗教、阶 层的所有成员都能够转变为由 帝国 脱胎而来的新 国家 的公民.这后一种努力被本尼迪克 特・安德森称为 官方民族主义 (2005:83) ,如果能够取得成功,帝国的版图就可能得到维持, 但将以一种新的政体形态存在. 在某种意义上,晚清开启的 边疆一体化 改革1 可以被视为清皇室主动地改变帝国的联结 纽带,放弃与边疆政权间更具特殊性乃至人际性的水平联结,转而以 官方民族主义 的方式追 求建立内部同一化的新体制的努力.这项由 国家 主导的行动对边疆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一 方面,传统族群精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遭到损害,他们或明或暗地对 新政 予以抵制, 并或多或少地产生了离心倾向,这正是贯穿此后半个多世纪的 边疆危机 的根源所在;
但另一 方面,边疆社会的传统社会结构发生了松动,在 新体制 的冲击下,边疆社会内部的贵族与平 民间森严的阶层壁垒被打破,边疆社会的精英构成及其产生途径都出现了新的可能性.本文所关 注的正是这后一个方面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