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9-06-02 |
一、 导论 社会科学一直以来执著于研究社会的结构, 无论是功能的结构, 抑 或是行动的结构.毫无疑问, 社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结构性的社会事实, 我们难以从纯粹个体主义或行为主义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但同时, 社会学对结构的研究也不能脱离对结构中的人的意义感的探求.结构 与意义、 制度与人心是社会学始终关注的经典话题.本文认为, 在追问 结构与意义、 制度与人心的问题时, 另有一种社会人类学所代表的研究 取向, 具体而言, 就是关于礼或仪式的研究.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 人 类学在研究宗教式行为时, 均已经采用 仪式 一词, 但在拉德克利夫- 布朗的观念里, 中国的礼也可以纳入这一研究, 而且 为了尊重拉德克 利夫-布朗的遗产, 交互使用'
礼仪'
、 '
仪式'
等不同词汇 ( 王铭铭,
2 0
0 7:
2 4
6 ) , 本文亦取这一态度. 在有关仪式的社会人类学研究中, 几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类学者的 研究最具理论上的启发.特纳(
2 0
0 6:
1 2
8 ) 发现, 所谓社会的结构, 是由 ・
5 5 ・ 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 人有意义的仪式行为所构成, 并且相对于维护结构的仪式, 也必然还有 一种反结构的仪式, 或者说仪式性的反结构.在特纳看来, 他所研究的 文化具有一种紧张状态下的对立统一, 因此, 仪式也就具有在结构之中 反结构的特性.他用阈限与交融来表达这一过程, 认为 交融有着无结 构的特点, 代表着人类彼此之间的联结的'
即时性'
.特纳将日常生活 中业已成型的制度与正在交融、 发生的仪式相对照, 提醒我们结构背后 表达的是人的文化心态和情感诉求, 结构通过仪式得以革命、 创生与维 持.仪式过程不仅是边缘的反抗, 同样也是对于主体结构的一种激活. 特纳的研究告诉我们, 日常生活的本质发生在仪式过程之中和主体与 外界的交融联通之中.换句话说, 仪式之所以具有结构和反结构两面 的特性, 正是因为仪式与意义紧密相连. 另一位人类学家道格拉斯(
2 0
0 8:
5 ) 则发现禁忌对于文化的自我确 立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洁净与不洁的研究, 她发现文明首先在于秩序 的确立, 更明确地说就是分类系统的确立.而禁忌就是对于文明最重 要的守护, 禁忌是一个自发的编码实践, 它会建立一套关于空间界限 的词汇以及一套物理的和口头的信号, 为的是把一套脆弱的关系维持 在一起.如果这套编码没有得到敬重, 它就会以某种危险相威胁 .道 格拉斯的研究让我们注意到, 在文明的秩序结构中, 禁忌是针对一种反 秩序的存在, 当《 圣经》 说 不要 X X 时, 是对所有 要XX 的一种界限 的规定, 带有她有所说的原始宗教的畏惧. 而格尔茨(
2 0
0 8:
5 3
0 ) 对文化的解释进一步深入探讨了礼仪对于人 的生命与日常的情感意义.就像巴厘岛的斗鸡所展现的, 人们虽然并 不会在仪式之后真正改变什么, 但在这游戏中, 那些男人似乎加深了对 自己生命的理解. 对巴厘人来说, 出现在斗鸡现场和投身于斗鸡是一 种感情教育.人们在那得到的是他的文化的气质和个体的感知力清楚 地表现在一种集合的文本中的状态 .格尔茨(
2 0
0 8:
5 2 9) 把仪式理解 成文本, 认为这能突出仪式本来的特征: 用感情去追求认知的目的.格 尔茨的研究告诉我们, 认知本身就是一种象征性的、 情感性的活动. 通过人类学家这些经典的仪式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 社会结构的构 建意味着特定的分类秩序的确立, 这一秩序本身具有伦理、 道德与情感 的特定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