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棉鞋 | 2019-06-02 |
结构本身是一个动态持续的过程, 礼或仪式是创造和维持 这一过程的方式;
礼或仪式与人的意义感紧密相连, 在仪式中人通过内 ・
6 5 ・ 社会・2
0 1 8・1 心的情感与体验去认知自己所处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 并且形成自己 带有伦理与道德含义的行动.仪式的作用就在于激活或点醒其中的 人, 使其进入仪式状态.仪式本身最集中体现某一文明核心的文化或 宗教价值.通过对仪式的研究, 能打开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生活所谓的 结构的理解, 同时能深入人类文 明的精神内核.故而王铭铭(2007:
2 3
8 ) 特别提倡继承费孝通、 李安宅等早期社会学家们对中国礼仪的研 究传统, 他本人则 欲借'
礼仪'
观念的思索, 寻求中国式社会理论存在 的历史基础 .王铭铭还建议将中国传统礼仪纳入社会人类学的考察, 敦促社会学者在研究社会生活的结构与规范时, 要深入理解人类生活 的意义与价值. 本文尝试对《 礼记・曲礼》 进行一些社会学的研究, 希望有所发现. 《 礼记》 是传统中国的重要典籍, 自汉以来便是官学的经典之一, 我们所 熟悉的 四书五经 便包括《 礼记》 .《 礼记》 相传是出于孔子的弟子之 手, 朱熹(
2 0
0 2 ) 认为此书相当于《 仪礼》 的传书: 《 仪礼》 是经, 《 礼记》 是解《 仪礼》 .如《 仪礼》 有《 冠礼》 , 《 礼记》 便有《 冠义》 ;
《 仪礼》 有《 昏礼》 , 《 礼记》 便有《 昏义》 ;
以至燕、 射之类, 莫不皆然 .现在通行的《 礼记》 由 汉代戴圣编定, 共有四十九篇, 《 曲礼》 为其开首, 分上下两篇.《 曲礼》 记录了许多生活上的细小仪节, 充分展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进入具体的研究之前, 我们需要对这种偏重经典文本解释的研 究路径的合理性做一些说明.在社会学与人类学的领域里, 中国的宗 教和礼仪一直以来都是非常热门的研究话题.韦伯(
2 0
0 4) 在《 中国的 宗教》 中将儒教礼仪视为士人阶层的文化, 民间的宗教与仪式则主要是 以道教为主的一些类似于巫术和习俗的东西.事实上, 这种将中国的 宗教或仪式生活分成精英与民众两部分的做法是海外汉学向来的研究 范式, 早期一些人类学家也都倾向于把民间的宗教当成是原始的、 巫术 的残余( 王铭铭,
2 0
0 5:
1 3
5 ) .大体而言, 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的礼制与宗 教的研究是在同一个脉络里的, 除了对礼仪的文本和实践的归纳和分 析, 尤其是对道教等民间信仰的深入的经验调研, 另外就是着力探讨正 统与地方性、 精英与民间的差异及联系.荷兰学者高延(
2 0
1 4:
8 0 ) 是最 早对于中国的宗教做过系统研究的学者, 他认为 所有的礼仪、 习俗、 宗 教和社会制度都是基于过去, 体现着前代人的观念.所以, 正确地理解 它们, 古老的知识是必需的.正因如此, 对于本书所要处理的礼仪、 习・75・日常生活的结构与意义 俗、 惯例与仪式, 都尽可能地追溯其源头, 例如古代和中世纪中国文献 中的相关描述 .高延的研究大量利用 四书五经 和二十四史的文献, 在材料的运用上相当符合中国的经史传统的治学方式.在其系列著作 的前三卷中, 作者利用《 礼记》 《 仪礼》 以及史书, 非常细致地考察了中国 丧葬礼仪的细节与历史中的实际情况 ( D e G r o o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