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 2019-07-03 |
1931 年,李俊之从《吕氏春秋》中辑出了宓子贱、李克、公子牟、子华子、 田骈、邹衍、邓析子、惠子、孟盛等
20 家言论事迹,编成《吕氏春秋中古书 辑佚》,为研究先秦诸子的思想和事迹提供了新的材料. 在《吕氏春秋》中,还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在史学方面,它保存 了不少为《左传》、《国语》、《战国策》所不载的先秦史料,为研究先秦 时期的历史和社会提供了依据.如《序意》篇记豫让刺赵襄子事,提及豫让 的好友参乘青为成全豫让而自杀,此事《战国策》、《史记》均失载,《吕 氏春秋》做了补充. 在农学方面,它提出了重农的思想、阐述了农业生产经验,如土地利用、 农时的判断等,为研究古代农学的发展提供了线索.据《汉书・艺文志》的 记载,先秦农有九家,其中《神农》20 篇、《野老》17 篇,而今一无所存, 而《吕氏春秋》中《上农》、《任地》、《辨土》、《审时》等四篇,完整 记述了先秦农业政策和农业生产经验,十分珍贵. 在医学方面,它提出了一整套 养生 的医学理论,反应了先秦时期古 代医学的发展水平. 在天文历法方面,它记载了九野二十八宿的名称以及根据自然界物候特 征而制定的节气、太阳的运行状况等,对于研究古代天文学、物候学、历法 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中许多篇章文笔生动,文学色彩很浓.八览、六论、十二 纪中的议论短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在说理时常常引用一些历史传说和前代 君臣故事为例证,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和语言的生动性.书中的一些语句后 来成为有名的成语,二千年来广为流传.如 刻舟求剑 、 流水不腐、户 枢不蠹 两典,一出于《察今》(《慎大览》末篇)、一出于《尽数》(《季 春纪》
第二篇) 总之,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私家著述,《吕氏春秋》集先秦诸子思想 之大成,为秦国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后人研究 先秦历史、社会与思想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吕氏春秋 名著通览 《吕氏春秋》,亦称《吕览》,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集门下食客共 同编纂而成,它是对先秦众家学说的兼采和综合,是一部具有杂家性质的典 籍. 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濮阳(今属河南)人,生年不可考,卒于秦始皇 十二年(235 年).曾在阳翟(今河南禹县)经商,成为 家累万金 的富 商大贾.后在邯郸遇见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公子子楚,认为 奇货可居 ,决 定以重金资助,并游说安国君宠姬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嫡嗣,而由吕不韦为 傅.秦、赵交兵后,子楚随吕不韦逃归秦国.秦昭襄王死后,安国君继立为 孝文王,子楚成为太子.一年后,孝文王死,子楚即位,成为庄襄王.他任 用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邑河南十万户.庄襄王在位三年去世,太子 政立为王,时年十三岁,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 仲父 .吕不韦执政,对 东方诸国展开了攻势,速取周、赵、魏之地,设立三川、太原、东郡三郡, 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内政方面,吕不韦一反过去尊法的 政策,广收天下贤士,重视农业,鼓励工商,促进了秦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为秦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由于吕不韦在内政方面与秦始皇想法存在矛盾, 秦始皇亲政的第二年(前239),即以叟崖椅杩,免除了吕不韦的丞 相之职,命他回到河南封地.两年以后,秦始皇 泛淫兮无根. 蓄英秋风兮萧萧, 舒芳兮振条. 微霜兮眇眇, 疾兮鸣蜩. 玄鸟兮辞归, 飞翔兮灵丘. 望溪兮郁, 熊罴兮嗥. 唐虞兮不存, 何故兮久留? 临渊兮汪洋, 顾林兮忽荒. 修余兮衣, 骑霓兮南上. 乘云兮回回, 兮自强. 将息兮兰皋, 失志兮悠悠. 蕴兮霉黧, 思君兮无聊. 身去兮意存, 怆恨兮怀愁. 望太一兮淹息,纡余辔兮自休.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顾列孛 兮缥缥,观幽云兮陈浮.钜宝迁兮,雉咸兮相求.泱莽莽兮究志,惧 吾心兮.步余马兮飞柱,览可与兮匹俦.卒莫有兮纤介,永余思兮. 昭世世混兮冥昏, 违君兮归真. 乘龙兮偃蹇, 高回翔兮上臻.袭英衣兮缇,披华裳兮芳芬.登羊角兮扶舆,浮云漠 兮自娱.握神精兮雍容,与神人兮相胥. 道,《先识》探讨如何认识辨别事物,《审分》阐述执虚静、徇名实之 理,《审应》反对淫辞诡辩,《离俗》探讨如何用民,《恃君》探讨如何为 君.各篇内容连贯,系统严密.陈奇猷先生根据八览与邹衍五德终始之言相 比较,认为这一部分系阴阳家言.八览内容贯通,排列整齐,对于进一步了 解全书思想具有重要作用. 六论 是全书的第三部分,包括六个小节,共36 篇,每论各篇之间联 系并不十分密切.属杂篇性质.大致看来,《开春论》主要探讨君主的用人 之术,《慎行论》主要辨明是非利害,《贵直论》阐述君主当务求直臣贤士, 《不肖论》主要讲君主应当去不肖以治国,《似顺论》强调百官之职不可不 慎,《士容》前二篇论人君之道,后四篇则属农家之言. 值得一提的是《季冬纪》的末篇《序意》应当是《吕氏春秋》的后序, 按照古人著书的体例,序文应在全书的末尾,而今却置于十二纪之后,八览、 六论之前,这可能是由于《序意》残缺,只留下有关十二纪的文字的缘故, 因而后人将其移至此处. 关于《吕氏春秋》中所包含的先秦各家思想,清代学者汪中在《述学补 遗・吕氏春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