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思念那么浓 | 2019-07-05 |
夏天,蚊蝇到处都是,所以 我们在那里,都养成了快速上厕所的习惯,方便完了就赶紧从厕所里逃出来.像我们现在这样, 坐在家里卫生间的马桶上看书、玩手机,一坐就是半个小时,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在陕北农村, 洗澡也比较困难.淋浴当然没有.冬天,我们就只好烧点热水,拿毛巾往身上擦一擦.天气转暖 之后,我们六个人一起到沟里的水井旁边去洗澡,这样就省得把水担回来洗了.担水要走十几分 钟,我们刚来,还不怎么会挑水,为了图方便,就到那口井旁边冲凉了.虽然穿着游泳裤,但是 村里人笑话我们,说大小伙子还光腚,以后我们就再不好意思那么洗了. 对于吃的东西,我们也很不习惯.不过,我们刚去的头两天,各自到老乡家吃派饭,伙食还 可以.我们给老乡支付四两粮票和两毛钱,老乡尽量给做好的,把家里平时舍不得吃的都给我们 做上.有玉米面馍馍,有豆面馍馍,这就已经是当时最好最有营养的食物了.老乡家里的小孩都 看着我们吃,很眼馋.当然,这和我们之前在北京吃的伙食比起来差太多了. 后来,我们在自己的灶上吃,伙食就更差了.当时我们十六七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 吃野菜团子、黑米糊糊、玉米糁子这些非常粗糙和难以下咽的粮食.有时候,我们能吃上小米饭, 这就算是最有营养的了.但小米饭太干了,感觉没法吃,一嚼起来满嘴窜,咽不下去.我们经常 吃不饱肚子,晚上睡觉的时候,躺在炕上,我们就聊吃的,越聊越饿. 到了春节,生产队为了欢迎我们,特意弄了几桌好吃的,并且让全村人都来吃.那顿饭真不 错:有八大碗,有各种菜,还有炸酥鸡.那顿饭吃的香得不得了,我们都惊叹:陕北咋还有这么 好吃的东西? 正月十五过完了,整个村子里大部分人都走了,梁家河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残.我们当时还奇 怪,人都哪里去了?很快,我们就知道了:大部分人都出去要饭了,从这里走到铜川、西安,沿 路乞讨. 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非常震惊,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梁家河的老乡,自己肚子都吃不饱, 甚至还出去要饭,却没有亏待我们知青.这些事情,加强了我们对这片土地的了解,增进了我们 对父老乡亲们的感情,更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社会的现状,加深了我们对这个国家的认识. 石春阳的父亲给我们做了一段时间饭后,我们就开始自己做饭了.我们知青有国家补助粮, 每个月四十四斤原粮,其中有玉米、小米.我们把玉米磨成玉米碴子煮着吃,有时柴烧光了,玉 米碴子还没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得吃夹生的.没有菜,大家就让我去跟老乡要点酸菜,我第4页共4页就硬着头皮去要.因为陕北很缺菜,老乡也很困难,他们的酸菜都很少,但是我们知青去要,他 们还是会给一些,有时候能给一小碗.我把那一小碗酸菜端回来,我们六个人一人分一点,就着 半生不熟的玉米碴子吃,勉强把肚子糊弄饱. 近平后来在访谈中回忆起酸菜,他说: 长时间吃不到酸菜,还挺想. 这就是那个时候留给 我们的特殊记忆,因为那种条件下能吃到一口酸菜,已经是非常幸福的事了. 玉米碴子经常煮不熟,是因为柴禾不够烧.打柴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难题.老乡有时候到山 崖边上,冒着生命危险去砍那种硬邦邦的酸枣刺.老乡能上去,我们却上不去,即使上去了,也 对付不了那种到处是刺的灌木.这种柴很好,耐烧,不需要烧太多就能把一锅饭做熟了.我们只 能到山上去搂茅草,一搂就是一大捧,看着挺多的,回去填到灶台里,一点火,那火 呼隆隆 地响,几分钟就烧没了,结果锅还没烧热,茅草已经烧光了.我们一看,这不行啊,今天没烧的 了,做不成饭就要挨饿了,于是就六个人一起去打柴.结果,我们六个人打来的柴还不够做一顿 饭用的.因为山上确实没有柴,都是那种很细的灌木或者茅草. 有一天早上,我们不起床了.队长来问我们: 为啥都在这儿躺着不起来? 我们说: 我们 是饿得起不来炕了. 队长问: 那你们怎么不做饭吃? 我们说: 因为没柴烧. 队长说: 这 可得想个办法,别把娃饿坏了. 于是他就批准我们去用大队冬天储存下来的玉米秸,那个很好 烧.这些玉米秸可是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一没有柴禾了就到那儿抱,解决了烧柴的难题. 在那个时候,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到:陕北很苦,延安更苦,延川极苦,梁家河最苦.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