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05 |
本报记者 王潇 他真的尝试过了所有镇痛方法吗? 这是范颖晖看到中 国台湾知名主持人傅达仁不忍癌痛选择安乐死的新闻时,身 为疼痛科医生的第一反应.
不止她一人有此感受.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疼痛科医 生也在一篇公众号文章中表达了类似观点―― ― 为他不远万 里花
300 万选择安乐死感到遗憾和不值……如果有疼痛专科 医生来为他解除疼痛,或许不会选择这样看起来极端的方式. 疼痛科是一个新兴的专科.2007 年在中国疼痛医学鼻 祖、 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韩济生院士的倡导下,经18 位院士联名呼吁,当时的卫生部下发
227 号文件,疼痛科 首次得以写入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不同于很多人概念中 的开止痛药、 打封闭 等初级止痛方法,如今疼痛科的专业 技术可使 95%的慢性疼痛都得到满意治疗. 镇痛,在很多人看来还属于高阶需求. 上海交通大学 附属仁济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范颖晖说,人们的关注点首 先都在病上,没有办法了才会想到止痛. 然而,忍痛其实毫无必要.止痛和治病同等重要,这关乎 人的生存质量,也关乎医学的道义. 韩济生期待有更多人知道疼痛科, 我就希望,老百姓的 病痛在求助无门时,能有个投奔的去处 . 立竿见影 彭水林很难不被人关注. 他身高只有
78 厘米,靠一块小滑板 行走 ,他说那是他 的 奔驰 .2004 年那场可怕的车祸之后,他腰部以下的位置 空了,成为世界罕见的高截位存活者,被称为 半截人 . 人们关注他的生计,感叹生命的顽强,却很少了解他身 体里与日俱增的疼痛.他自己也对记者说: 保住性命就很好 了.痛,就尽量忍着吧. 痛这个魔鬼,没有因为他的隐忍而退步半分,而是日日 紧逼,得寸进尺―― ―止痛药从国产的吃到进口的,从一天
2 粒吃到
10 粒,从一粒能管
2 到3个小时,直至渐渐无效;
爱 人束手无策,只能边掉眼泪,边给他按摩. 终究敌不过痛的折磨,彭水林想到过死.
2011 年,在辗转求医之后,他接受了由韩济生院士发起 的北京济生疼痛医学基金的救助,赴北京宣武医院接受了脊 髓电刺激治疗. 彭水林很难描绘那个奇妙的时刻―― ―电极的遥控开关 打开,几年来身体里那种 被人拼命拿刀砍 的疼痛,倏地消 失了. 最近他去了一趟北京,有些地方的痛感回升,医生帮助 他调整了电极以后,又迅速不疼了. 立竿见影! 观摩了整个 过程的韩济生说. 这项技术是一种使用微量电刺激作用于脊髓,以此改善 慢性顽固性疼痛的微创治疗方法.目前在国内有不少疼痛科 已经开展,范颖晖
2013 年赴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疼痛中心(美 国最好的镇痛科)学习后,也在仁济医院开展了这项技术. 不同于很多人概念中的开止痛药、 打封闭 等初级止痛 方法,如今规范的疼痛治疗是层层递进,多管齐下. 镇痛药物有口服,有针剂,还有贴剂,足以应对轻到中度 的疼痛.当然,有些镇痛药有副作用.常见的是消化功能紊 乱.傅达仁儿子曾对台湾媒体解释父亲的选择,提及 进入晚 期,只能依靠吗啡来止痛,可是吗啡贴上去,他又过敏,奇痒 难忍,而且头晕想吐,非常难受 . 在药物效用不明显或无法承受副作用的情况下,也有其 他办法选择,例如植入镇痛泵,通过微创手术在脊髓旁边留 置导管,持续输注镇痛药物.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直达中枢,若 是原来一天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