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05 |
2016 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
8 千万慢性疼痛患 者在遭受着疼痛的折磨,仅有不足 65%的慢性疼痛患者前往 医疗机构就诊, 少于 28%的慢病疼痛患者接受传统药物治 疗,接受神经调控疗法的患者则更少,数量不足 0.002%. 是中国人更耐痛吗?并非如此. 有些药不必医生开处方就能在药房柜台上买到, 称为 非处方药 .中国非处方止痛药销量惊人,2017 年全国地级 市零售药店的非处方药中,非处方镇痛类药仅次于感冒咳嗽 类药,且增速远超市场平均,达10.5%. 治标不治本,是公众甚至医疗界对疼痛治疗的最大误区. 韩济生说,不少人认为, 疼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病,病好 了自然就不痛 ,这种看法对于急性痛来说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但对慢性痛来说则不尽然. 多数慢性疼痛不能仅仅被看成是一种症状,有的慢性疼痛 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近年来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表明,长期存在 的疼痛刺激可直接损伤神经系统, 形成慢性神经源性疼痛,这 是慢性疼痛性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用药方面则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患者自行诊断,不管什 么痛都吃止痛药,不会区分疼痛类型,也不看说明书随意吃药, 厉害了就多吃,缓解了就少吃,对药品的禁忌症、剂量和方法都 不了解;
另一极端则是医生们不敢或不善于使用吗啡. 在范颖晖的门诊中,老黄的爱人捧来一塑料袋的药品, 请 范主任帮我们算算量 .老黄来自浙江,肾癌晚期患者,住在别 的科室病房. 范颖晖一计算, 阿片类加起来得有
560 毫克了! 阿片类 药物是包含吗啡在内的一类止痛药物,每天用量若超过
300 毫克,大部分人就难以承受副作用. 嗯,以前的量不管用,就加上去了. 老黄爱人解释. 癌痛是一个综合性的疼痛.我判断他有炎性疼痛,抗炎药 物用得有些少了.此外神经痛也是一方面,阿片类对神经痛效 果并不好,但是一般的医生不太清楚,一味加阿片类是没有效 果的. 范颖晖说. 在新发癌症病人中,约有 1/4 伴有癌痛,75%的终末期癌症 患者会被癌痛折磨,但我国只有 30%至40%的癌症患者获得正 规的抗痛治疗. 韩济生介绍,一方面是因为公众对吗啡的误解,另一方面, 我国对吗啡有着严格控制,很多医生也不敢用.
2016 年,一次关于吗啡的案件更是震惊了医疗圈.一名胃 癌术后患者住进北京某医院肿瘤科,医院给予镇痛、平喘等姑 息治疗,其中包括注射吗啡,该患者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时隔 半年,患者家属以医生 过量使用吗啡 为由,将医院告上法庭, 索要赔偿.最终,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宣判医院胜诉. 其间,《医师报》 组织了
2 次吗啡使用的临床与法律问题研讨 会,韩济生也去做了声援. 他认为,现在吗啡不是用得太多,而是用得太少.中国在世 界各国的吗啡用量统计中,一度位于
107 位,2017 年是
88 位. 从医学角度来看,吗啡有止痛镇静之用,用得正确,是天使;
用 在歧途,才是魔鬼. 医学道义 疼痛领域还大有文章可做. 这里头可有意思了.
91 岁的 韩济生说. 为什么情绪可以影响痛感?为什么安慰剂对疼痛是有作用 的?国外最新的研究已经有所突破. 针刺镇痛也有进展.一项研究想看看是否能够通过针刺减 少癌痛患者止痛药的用量,但结果并不明显.不过研究过程中 也有惊喜,研究人员发现,针刺可以预防突如其来的爆发痛的 发生. 新的治疗技术我们一去学就会,但目前在科研的创新突 破方面,中国还需要追赶.最要紧的是要后继有人. 韩济生说. 目前,他正在积极推动疼痛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化培训事 宜, 我们要争取培养疼痛科医师的权利, 疼痛科已经存在了, 但是疼痛科的年轻医师谁来培养呢?我们现在争取下来,由麻 醉科和骨科共同培养 .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忍不住感慨, 你又不是临床医 生,你还那么操心为这个科发展创造条件? 韩济生说: 我是想,我要为疼痛科的发展尽最大努力.万事 开头难.疼痛科这个头已经开了,中国一定要继续走在前列. 在韩济生家中玄关处,有一幅巨大的照片.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