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无理的喜欢 2019-07-05

本报记者杨绍功 、 刘晶瑶 近几年, 共享经济 被流量推上了风口, 但 有一些 共享经济 企业因为无法坚守初心, 正 在被流量 反噬 . 小黄车 ofo 在这个冬天的遭 遇, 便是一例.

1200 多万人在线申请退押金, 还有绵延 数百米的队伍排在了 ofo 北京总部门口, 这是 消费者对 ofo 没有信心的表现. 但是, 共享单 车真会因为 ofo 的经营不善而消亡吗? 这倒未 必. 退押金的人, 多是 最后一公里 出行的需 求者, 他们对共享单车的未来仍怀有期待. 正如当初 小黄车 刚推出时人们争相试用, 这两天的退押金也有不少跟风的意味. 有早期 到现场办理的人, 不到

10 分钟就拿到了退款. 经媒体报道后, 人们冒着寒风排起了长队;

之后 是无数网友跟风, 晒出排名在千万以外的退款 申请, 感慨 ofo 退押金, 是我排过最长的队 …… 无论 小黄车 是否会 黄 , 用户期待的是 它能否维系企业的尊严感和责任感, 信守承 诺将押金退还给每一个申请者. 因为, 这不仅 关乎人们对一家公司的信心, 更关乎人们对 整个共享经济模式的信心. ofo 退押金风潮的出现, 并不令人意外. 去年以来, 共享单车行业在资本的裹挟下开 始了融资、 补贴与投放竞赛, 残酷的洗牌表明 烧钱圈地 的模式已走到尽头. 因为融资情 况不理想, ofo 和摩拜曾被曝光疑似挪用数十 亿元押金填补资金缺口, 可能触碰了业内号 称 不可逾越的红线 . 到今年, 摩拜被美团收 购, 而ofo 与滴滴的合作告吹, 这个行业靠资 本续命的弱点已暴露无遗. 无论公关部门将其模式包装得多么 高 大上 , 小清新 的故事讲得如何有情怀, 作为 互联网时代的资本密集型业态, 以ofo 为代表 的 共享经济 始终没能找到好办法避免 风起 众人吹 , 墙倒众人推 的 流量效应 . ofo 遭遇经营困难, 并不仅仅因为缺钱. 如果留意城市角落里的 单车坟场 , 会发现共 享单车造成的浪费十分惊人. 数以万计的单车 因无法有效运营、 占用城市空间, 被堆积成山. 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照片让人痛心: 一个共享单 车的投资人, 蜷缩着卧在 单车坟场 里, 像极 了一个流浪汉. 怎么有序停放, 怎么保障安全, 怎么回收利用……行业发展中一系列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 被资本变现的压力 、 规模扩张 的冲动 、 低效失控的管理所淹没 , 行业企业如 此舍本逐末, 趋之若鹜, 焉能长久? 面对 ofo 遭遇的退款困局, 我们也许应 该反思: 首先, 大规模收取用户押金, 有变相 集资之嫌, 所谓 共享 模式是否安全可靠? 其次, 以 共享 之名增加的社会公共投入是否 可以灵活适应市场的波动? 其三, 共享 业态 应该如何继续下去? 资本可以想方设法套现离场, 经营者可 随时随地宣告破产, 用户或许也能要回押金, 但全社会曾经为迎接共享单车而投入的空 间、 规划、 资源成本应当何去何从? 资本的喧 嚣退潮之后, 谁来把共享的理念坚持到底? 这 不仅是对共享经济企业的考验, 更是对相关 领域管理部门的考验. 为方便公众公共出行 而生的共享单车, 应当避免受到市场潮汐般 的冲刷, 形成稳定的运力和运营模式. 可以肯定的是, 短期之内, 共享单车不会 因ofo 风波而消亡. 数以千万的退押金申请表 明, 解决 最后一公里 的出行之困, 仍是人们 的现实需求. 在一片看衰共享单车模式的嘘声 中, 也有相关企业统计数据显示, 共享单车的 使用量仍在稳步上升. 目前, 有一些被收购、 被 复活 的共享单 车企业, 被整合进入某些大的出行平台, 或参 与到更丰富的应用场景之中. 在这种复合的 体系中, 出行、 餐饮、 居住等消费可以获得 一 条龙 的服务, 从这个层面来说, 共享单车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