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 2019-07-06 |
吴正虎和有生理缺 陷的陈宝珠爱得死去活来, 而陈宝 珠的父母却逼着陈宝珠做出牺牲, 要以换亲的方式为哥哥延续香火, 陈宝珠愤而离家出走;
吴正虎和伍 美兰心心相印, 却因伍美兰在生子 时大出血早早离开人世. 无论是吴 正虎、 娄天菊、 陈宝珠、 伍美兰的悲 与喜, 还是倪二老爹自私狭隘的闹 剧, 其根源, 不仅仅是农村现实问 题, 从某种角度上说明的是农村文 化和教育的某些缺失导致的错位, 让人无比震撼的同时, 更能引起人 们的反思. 一位作家看了 《凤凰春 晓》 后评论道: 就整部作品而言, 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情节推进 从容不迫, 章节之间衔接自然, 伏 笔和文势张弛有度, 节奏把握冷热 相济, 结构紧凑不拖沓, 点和面兼 顾恰到好处, 通过时空的转换, 考 究的抑扬顿挫, 叙述节奏、 叙述密 度举重若轻的把握, 流水般无处不 在的悬念设置, 跌宕起伏, 环环相 扣的故事情节, 紧紧抓住了读者的 心. 作家在对这个时代的抒写过 程中, 不惜笔墨对当地的历史文 化、 风土人情进行描绘, 地域特色 明显, 通民心、 接地气、 有筋骨、 有 温度, 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感染 力和生命力, 读起来更加酣畅淋 漓. 作品大量使用金沙江川滇沿岸 的方言土语, 语言平实、 通俗、 流畅, 幽默诙谐、 流畅. 人物对话个性 鲜明, 突显了语言的表现张力, 使 得这部作品的文学性、 戏剧性和可 读性相融, 让读者在紧张愉悦的阅 读气氛中, 得到不同的审美感受. 与杨相之老战友相识已数十余 载了. 原来只认为他是一个有大成就 的企业家, 再后来, 看到了他有如刀 劈斧刻的钢笔小楷, 惊叹之余, 还以 为他改行当了个下海的教书先生. 随 着交往的逐年增深, 又看到了展现在 读者面前的这本疑似 狼毫 的《相之 钢笔草书 》 原稿, 我这才知道, 他原来 是个企业家兼业余书法家. 其实这本 《相之钢笔草书》 (共 五卷, 云南美术出版社2019年1月版)的成书, 本不是老杨之初意. 相之 不承认他是书法家, 笔耕只是他的文 化爱好. 少年始, 他拜师当地的书法 家冯杰先生. 冯杰先生对书法的研习 和痴迷, 深深影响相之, 种下了他一 生的喜好. 由于悟性好, 青年时, 相之 的毛笔书法作品就开始在各报刊不 断刊出. 当时他在汉字的书法上已取 得了一定成就. 相之后来在军旅, 又 转回到地方, 他都忙于工作和艰苦创 业, 提笔书法的时间是很有限了, 但 他难舍心中喜爱, 每有些许空闲必见 缝插针挤时间研习中国书法的精髓. 他勤书不息, 收获可观, 只是不被外 界广知. 他是一个有成就的企业家, 但对都市生活的灯红酒绿、 声色犬马 他都无缘、 无兴趣. 有了点滴闲暇, 他 便潜心思索或伏案勤耕. 在汉字书法 的园地里, 他数十年孜孜不倦, 从来 没停止过耕耘. 进入古稀之年后, 相之自感手 已颤抖难控, 握住毛笔已难成字 了, 但他还是不舍不弃, 为能继续 书写下去, 他毅然改用钢笔, 仍是 锲而不舍地天天伏案勤耕. 当他积 存的作品塞满书案, 众多好友劝他 整理成书时, 他却总坚持初衷: 闲 逸之作, 不宜出版. 一天, 我去看望 相之, 欣遇他正收整他的作品. 一 幅幅炼达清雅的汉字线条, 一幅幅 法随意走, 清晰疏朗的精巧谋篇. 我真惊羡极了! 我于是又一再力 劝, 若能印制出版, 为社会增添书 法文化, 又赠送爱好亲友, 且不更 好? 也许是老友之情实在难却吧, 他最后终于勉强把一沓手稿交到 了云南美术出版社热心此事的编 辑手上. 我真欣喜!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 《相之 钢笔草书》 , 静静细读你会发现相之 露于笔端的刚烈不阿的个性以及他 淡泊名利, 潜心苦索的心迹. 相之用 笔随意直率, 笔力瘦劲, 秀雅清新, 浓淡中不失空灵, 跌宕里累见多变, 偶有连带, 也气势自如. 较之毛笔书 法, 真是饶有别趣. 在章法布局上, 相之也不拘陈古, 法随意走, 灵动自 如, 草中兼行, 谋篇奇崛, 疏密和谐 自然. 在当今钢笔草书艺术中, 是别 具个性的. 精心细读相之的每一幅 作品, 无疑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 在当今钢笔已成为书写汉字最 普遍的书写工具时, 钢笔书法便自 然地会成为人们静心下来广泛深入 研究的实用艺术, 一般称硬笔书法. 这本 《相之钢笔草书》 既有钢笔书 法的特色, 又有毛笔书法的韵味, 加之自成一体、 内涵独特、 别有雅 趣的风格, 堪称艺术珍品, 这对钢 笔书法爱好者的鉴赏和临摹, 应当 不失为一本好帖. (书法: 瀚中) 阅读喜欢的诗歌, 会让我的身 心长久美好. 读云南诗人的 《陈卓诗 歌集》 , 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感觉, 呈现一种暖暖的柔美, 清新, 醉人. 这份诗性, 如同三月茂盛的桃花, 可 以把天空, 染成女性喜爱的粉红色. 走入陈卓的诗歌, 能够触碰得 到一个女性的心思. 她婉转百结, 不算安静, 但也并不焦虑. 诗集迎 面的归类单辑里, 诗人写到梨花、 桃花、 罂粟、 玫瑰, 青草、 竹子、 绿萝、 含羞草等等, 诗句通过借用花 朵及草木的表象描述, 转换成与生 活相关的情感空间. 我把这种诗 写, 理解成以植物涉入爱情. 读 《诗 经・关雎》 , 里面写到: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 另一首 《诗经・周南・桃夭》 , 也写 到: 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 归, 宜其家人 等. 在中国的传统美 学里, 情感描写是必须含蓄的, 往 往需要借用一个物化的具象, 以此 引领出藏在心底的情愫, 其中又伴 生着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 所以, 《诗经》 及 《论语》 《老子》 《庄子》 是 美学著作, 也是哲学、 伦理学及人 文百科. 此辑的诗, 提供给读者的 日常生活叙述, 很像这些经典所传 递的美, 清秀、 含蓄, 有生机, 却不 张扬. 如 风吹过耳/喜鹊惊飞的是 哪几朵/踮起脚尖/一场花瓣雨碎 了容颜…… ( 《梨花的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