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梦三石 | 2019-07-06 |
这是一种久违了的沉迷/是凋零后 的重生/恍惚中 听见谁吟唱的女人 花/在风中摇曳 ( 《桃花劫》 ) ;
一直 在梦中/在去年今日的故事里/寻觅前世的路口/雏菊花见证桃花的 美丽/开了又败 败了又开…… ( 《落红》 ). 诗歌主情, 要求有对现 实的意境切入. 诗人通过选定的实 体为框架, 把精神层面的追求上 扬, 给读者翻开一片常人眼里的静 好. 诗歌与生俱来地拥有唯美的品 质, 尘上的烟火, 世间日常, 对每个 俗间的平凡人都有不可抗拒的影 响, 但除去邪恶、 限囿、 无良, 日子 里更多的是平淡而祥和的暖. 诗人 以真实的个体, 用爱的心智引渡出 诗歌的审美走向, 舒展生活的态 度、 疑问, 有节制地表现了女性对 爱对情的憧憬或沉思. 以上作品, 诗人强调了语言的 情绪, 诗句的结构完全符合传统美 学, 还有, 营造的意境, 自然延绵的 植物状态, 给不同阶段的创作提供 了选择和落点. 诗歌在拒绝遗忘 中, 会开口说话. 因而, 不管作品内 容是涉及家国情怀, 还是流连市井 民生或者仅达及诗人个体情愫, 但 只需要细微的节点, 诗歌就可以很 打动人. 说到底, 诗句中的花草是 表象, 它的根脉是诗人的万千思 绪, 诗歌的精神向度更多是指向自 然与情感的契合. 陈卓的诗能够跳出行文浅层, 且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诗歌视角, 这 应算是一个成熟诗人的表现. 古人 云: 读孔氏书, 想见其人也 , 这提 到的其实是文字与人品的并立. 在 《陈卓诗歌集》 里, 我看得到文字与 人品的等同, 善良、 柔美和温暖, 颇为 大巧若拙 . 诗集中的作品, 诗人 的生命体验得到彰显, 并体现得真 实、 疼痛、 无奈. 如 住在海里/却从不 相逢/一相逢/便汪定在梦中/把真实 的距离抱在怀里 ( 《 我们不懂 》 ) ;
他 设想别人找不到他的困窘/渐渐地 我成了那个人 ( 《 捉秘藏 》 ) ;
被直觉 诱惑 又被直觉伤害/突然地 心突 兀自降下一场雨 ( 《错觉》 ) . 在这样 的诗歌里, 我感受得到诗人生命中 承受的疼痛、 寂寞、 心怯, 诗歌也激 发出诗人生存过程的梦想和希望. 诗集中的作品, 不论是 《致L》 层叠 式的密集幽怨, 《心灵的遭遇》 石 头根本是不会开花 的隐喻修辞, 还是 《失声的歌》 门开了又关/关了 又开 的无助忐忑等, 无不极具个 性化特征, 这种个性还强烈散发着 女性气息. 陈卓诗句的意象采摘准确, 诗 境有层次递进性, 传递影像描写的 过程中, 不断添加了文字的痛感. 而 所有的个体都是个性的, 首先做到 自己喜欢, 再者, 做到读者喜欢. 诗 人多层面的场景呈现, 侧重出女性 日常的心理起伏, 直白的诗句, 轻易 就明示了诗人的身份性别及处世状 态. 安静淡泊的生活白描, 透过俗世 的表象, 却留下了内心的纷繁多元, 从而带来了诗歌阅读上的思索. 不知是谁说过, 故乡是一座向 死而生的终点. 诗人的故乡, 与她 工作的小城不远, 隔着一条江. 但 隔江的乡愁不管远近, 却时时环绕 着她, 于是在另一个单辑里, 诗歌 就展示了许多惆怅. 她写的乡愁, 透着忧郁的美, 如 家在远方 家在 心里/……思念是倚门楣而望/思念 是桂花酿的美酒 ( 《中秋》 ;
无论 心多么的沸腾/一低头/唯有一个人 欲说还休 ( 《消失与存在》 ) ;
九十 二岁的母亲/还在倚门楣望归 ( 《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