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 2019-07-08 |
2030 年实现 PM2.
5 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基于能源及末端控制情景的数值模拟探讨 主要结论 根据国务院于
2013 年9月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3-2017) 》中的要求,以及环保部在
2013 年提出的全国城市空 气质量达标时间表,全国各省市均需制定中长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 力争
2030 年中国所有重点城市达到国家空气质量标准. 基于上述对
2030 年中国中长期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要求,本研 究设定了一系列情景对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达标路径进行模拟. 这一 系列情景由五组能源政策情景和两组末端控制政策情景组合而成. 能 源政策情景包括
2015 年参考情景(REF) ,基于当今政策基准的情景 (BASE) ,以及三组未来能源预测情景(RCP4.5, SAVE, DEEP)1 ;
末端控制情景包括基准(BAU)及强化最佳可行技术(BAT) .在此 基础上共组合出七种组合情景进行分析2 (REF-BAU, REF-BAT, BASE-BAU, BASE-BAT, RCP4.5-BAT, SAVE-BAT, DEEP-BAT) .据 此估算出不同能源情景和末端政策情景下的中国大气污染物源排放 量,并对中国
2030 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模拟,以定量评估不同大气 污染防治措施对中国
74 个重点城市 PM2.5 浓度的削减效果, 从而为中 国未来空气质量达标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模拟结果表明: 1. 不同能源情景在
2030 年均可以使全国各重点城市的年均 PM2.5 浓度相比
2015 年的浓度明显下降.但只有在进一步优 化能源产业结构的节能情景(SAVE)和深度能源结构调整
1 ? 见本研究 2.1 章节 ? See ?Chapter ?2.1 ?
2 ? 见表 0. ?See ?Table ?0 ? (DEEP)的情景中,配合强化末端控制(-BAT)的基础上,
2030 年全国
74 城市的年均 PM2.5 浓度才可以达标 (也是 WHO 规定的过渡期Ⅰ级标准,年均 35?g/m3 ) .在"节能+强化末端 控制" 情景下, 仍有一些城市的年均 PM2.5 浓度在标准线附近, 存在一定不达标的风险.而在"深度能源结构调整+强化末端 控制"情景下,所有城市都能够达标.同时,在这两种政策 组合中,可以在
2030 年之前实现碳排放达峰,2030 年相比
2015 年的 CO2 减排比例分别为 1%和17%,实现空气质量改 善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的效果. 2. "节能+强化末端控制"以及"深度能源结构调整+强化末端控制" 这两种组合情景中,可使得超半数城市在
2030 年达到 WHO 所规定的过渡期Ⅱ级标准(年均浓度 25?g/m3 ) .上述两个情 景中, 达到该标准的
2030 年城市占比分别为 50.0%和56.8%. 图0-1 SAVE-BAT 和DEEP-BAT 情景下
2030 年各城市年均 PM2.5 浓度(单位: ?g/m3 ) 图0-2 各情景下
2015 至2030 年CO2 排放量(单位: 亿吨) 3. 使用基准的末端控制政策 (-BAU) 组合虽可减少污染物排放, 但并不能让所有城市在
2030 年达标. 在基准末端控制情景中,
2030 年的 SO
2、NOx 和PM2.5 排放在
2015 年基础上可削减 30.5%、5.9%和27.2%, 32.4%的城市可达到细颗粒物浓度 35?g/m3 的国家二级标准. 4. 仅使用强化的末端控制(-BAT)并不足以使未来空气质量达 标.如果不进一步优化调整能源产业结构(REF, BASE, RCP4.5) ,仅实施强化的末端控制政策,在2030 年最多能使 70.3%的城市达标,京津冀、长三角等地仍有 50%以上城市存 在无法达标的风险,结构性问题是这些地区空气质量难以达 标的关键原因.
8000 ?
9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