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雨林姑娘 | 2019-07-15 |
另一方面是在修改时可以留下 原稿的痕迹易于对比,这一点在电脑上 做不到,这也是我以往无法适应直接在 电脑上写作的原因.不过近两年来这一 做法已经被逼改变了,因为 重新录入 对于一个非专业打字员来说,并非一件 容易完成的事, 尚且不说精力耗费,单 就时间成本来说亦是让人心疼的.录入 电脑相当于进行二次创作. 说到底,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如 果把互联网阅读当作是现代生活方式 的话, 那么书斋里就是古代的生活方 式.前者是喧嚣的,后者是寂寞的;
前者 闹,后者静.对于我来说,传统的阅读方 式总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魅力,因此,我几乎不接受除了书本之外的其他 阅读方式.有时候翻阅报纸和浏览互联 网, 也就限于一些豆腐块新闻和个别 时髦 话题.尽管都是阅读,但一种是 隔着一层屏幕的互联网,一种是亲密接 触的纸本,孰优孰劣,那种微妙的感受 只有阅读者本人才能心有体会. 大书法家赵孟b曾作 《四时读书 乐》一诗,颇得读书真味,其中《秋》诗云: 昨夜前庭叶有声, 篱豆花开蟋蟀 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 对此读书功更倍.读 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把读 书清静无为之境概括得很是到位.其诗 意境界之美, 参破内容无非 寂寞 二字.当然,这里所谓的 寂寞 ,不是指孤 独无助,而应该是 无思也,无为也,寂 然不动 (《周易・系辞上》). 读书是修 身,有如参悟,非 无思 无为 不能达 真境界. 乃自作诗一首以表达个人情 绪:人生读书须寂寞,风来作伴雨同声. 纸中自有乾坤在,何愁寂寞无人陪. 古人读书, 素来有明确之目的:从 大的方面讲,行经世济用之道,所谓 学 而优则仕 必求读书而有用 是也;
退 一步讲,明修身明德之理,所谓 以涵养 为正 是也,或 著书立说 以启后人.概 括起来,无非言 三不朽 :立德、立功、 立言.立德主要讲做人,立功主要讲做 事,立言主要讲做学问.所以古人读书 讲求修身济世,不读无用之书.相对而 言,现代人读书较为随意、松散.今天, 有一部分人读书不过是为了消遣,打发 无聊的时光,抑或寻找一些心理上的慰 藉.所以他们所读之书通常是通俗类作 品,如畅销书、网络小说、碎片文学和 心理鸡汤 . 曾经,我读书也是没有什么明确的 目的的, 有一段时间几乎只读哲学、文 艺理论类作品,有一段时间专注于读传 记,有一段时间又喜欢读诗,有一段时 间为了写 《作为治疗的文学》 一书,文学、人类学、精神分析学乃至医学方面 的书读得多一些…… 可以说近二十年 来,我基本上都是处于 乱 读书的状 态: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 一个确定的研究方向造成的;
另一方面 读文(包含艺术)、史、哲之外的其他学 科作品, 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正 因为此便不知不觉读了许多 杂书 .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归纳了 读书的三种境界.第一层境界是 昨夜 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第二层境界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 消得人憔悴 ;
第三层境界是 众里寻他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 .第一境讲寻找方向、明确目标;
第 二境讲甘于寂寞、坚持不懈;
第三境讲 豁然贯通、水到渠成.从痛苦到愉悦,这 种精神上的满足感需要一个量变到质 变的过程,只有本着 无思 无为 的读 书观念,最终才能收获应有的 待遇 . 而互联网阅读的最大特点是 大众化 和 碎片化 ,要经历这三种 境界 是很 困难的. 我是那种喜欢一整天都待在书房 里的人,用时髦的话说就是:宅.当然, 并非说我对读书有多痴迷, 我只是喜 欢呆在书堆里的那种感觉, 即便只是 对着书架上的书发呆, 亦能体验到一 种莫名的快感. 这种快感随着收藏的 书籍的增多愈发明显, 并时常把我从 当代 的喧嚣中解放出来,甚至能感 觉灵魂出游,从 这里 走回到很远很 远的那个静谧的古代, 与世间生灵同 呼吸.这时候,拥有一个本雅明式的渴 望―― ―拥有一个图书馆的内在需要―― ―是多么美妙! 我生性喜欢种花养草.我的书房是 连着阳台的, 阳台上放了不少大盆小 罐,任意生长着一些植物,不求名贵,但 求赏心悦目. 人们常说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头悬梁,锥刺股 ,疼痛时时袭心头,能 快乐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 书时 (颜真卿《劝学》),三更半夜被逼 起来读书, 能快乐吗? 寒夜读书忘却 眠,锦衾香烬炉无烟 (袁枚《寒夜》),寒 风凛冽之夜读书,能快乐吗?……可见, 读书不仅不容易获得快乐,甚至可以说 是一件苦差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