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 2019-07-15 |
2010 年8月6日星期五 责任编辑:渠志冰 版式:黄荣
邮箱:tzrbzkb@163.
com
电话:5530680 往事副刊 火红的桑葚 马润涛 布谷鸟来了,麦子黄了,桑葚红 了,孩子们乐了. 这是我儿时在故乡所经历的一 段最为难忘的时光, 虽然事情都过 去半个多世纪了, 但那一幕幕熟悉 的场景,仍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我是最喜 欢这个充满麦香的快乐的季节.事 实上, 那时村里人也确实把这个季 节当节日过的.孩子们更是那样,刚 放了麦假,就丢下书包满世界里疯. 在帮着大人们搞好小麦复收的同时,我们还得去薅草,因为生产队里 的牛还等着我们的草去喂呢! 对于 薅草, 对这些刚进学校门没多长时 间的我们来说, 简直就像是做一场 游戏.统常我们都是先将杈子薅满, 然后再去玩.对于玩,那时我们的首 选就是找桑树摘桑葚子吃. 我们那 儿村里人都有养蚕的经历, 养蚕几 乎成为家家必不可少的经济活动. 因而,在我们那里,河湾里,山坡上, 坝堰上,到处都栽植着桑树.每到收 麦时节, 桑树上都挂满了红红的桑 葚,像玛瑙一样,晶莹剔透,引得小 鸟从这树飞到那树上, 叽叽喳喳地 叫个不停.我们都喜欢吃桑葚,那甜 甜的味道,特让人多留恋了.不过, 那时我们吃桑葚别提多挑剔了,刚 泛红的都不愿意吃, 必须摘那熟得 发紫的吃,那才叫甜呢!好在那时桑 树多,而且桑葚子又熟得快,我们天 天都有好桑葚吃.吃过桑葚,我们都 会带个样, 嘴唇都像现在都市里的 女人,涂得红红的.不过,那时乡下 女人还不兴涂口红, 因而她们常用 吃死孩子的嘴 来形容我们吃桑 葚.回到家里,大人们要我们做的头 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去洗嘴头子. 说到吃桑葚, 我还记得外祖母 给我讲过的 八路与桑葚 的故事 呢! 用我婶子和大娘的话说, 我是 在姥娘门上长大的. 这话说的一点 不假, 我是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才离 开姥娘家门的.我喜欢姥娘家,姥娘 的村子叫赵岭, 是一个不怎么大的 小山村. 村子坐落在寄室山的山脚 下, 山腰里有一眼泉, 终年流水不 断. 在泉的旁边, 是我姥娘家的菜 园,菜园周边长满了桑树,姥娘家那 时每年都养许多领蚕. 也正是这桑 树的原因, 让我不仅记住了那个小 山村, 而且还让我记住了姥娘给我 讲过的 八路与桑葚 的故事. 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姥娘让我 去看菜园,她知道我爱爬树,怕我爬 桑树摘桑葚子摔着,特别嘱咐我,叫 我别爬树,想吃桑葚就拾地下落的, 一样吃. 但是, 当我来到泉边桑树 下,看到那满树通红的桑葚时,强烈 的诱惑让我忘了姥娘的再三嘱咐. 说来也该当我出事, 姥娘怕什么就 来什么, 我因爬树压折了桑树枝摔 破了胳膊.回到姥娘家,姥娘不但没 数落我, 还一边包扎伤口一边不住 地安慰我, 那天中午饭姥娘破例给 我煮了两个鸡蛋, 说是给我补胳膊 的.然而,鸡蛋并不能止疼,吃过饭 姥娘看我还喊疼, 不知为什么姥娘 给我讲了 八路与桑葚的故事. 那年麦收前,人们都忙着赶集, 割肉、买菜、置办场上的用具,杈子、 扫帚、扬场铣,忙着轧场、磨镰,姥爷 突然病倒了, 因为家里再没有别的 劳动力,姥娘急得团团转.这事被当 时驻在村里的八路军罗政委知道了, 马上派了一个班的战士帮姥娘 家割麦.晌午该吃饭了,姥娘把做好 的饭菜送到地头上, 但战士们硬是 不吃,饿着肚子割完了三亩麦子.战 士们走了, 后来姥娘在地头上的桑 树下面发现压着两张北海币和一张 纸条.姥娘拿着纸条让姥爷看,才知 道是八路军吃了桑树上落下的桑葚 给留下的钱.当时姥爷就对姥娘说, 这钱咱不能要, 人家帮咱割完麦连 饭都没吃, 再说这桑葚子自古就没 有卖钱的, 只要在树上长着谁愿意 吃谁吃,就更别说落在地上的了.姥 娘听了姥爷的话, 走到家前的园里 摘了半篮子桑葚, 连同那钱送到了 罗政委那儿. 原来罗政委并不知这 件事,他笑着对姥娘说,战士们吃老 乡的东西理应给钱,这事很正常.接着,他又对姥娘说,老人家钱你拿回 去,这桑葚就留这儿,我替战士谢谢 您.但是,姥娘并没有把钱拿回去. 可当姥娘前脚刚到家, 一个战士后 脚就到了姥娘家,他对姥爷说,政委 安排我把钱还给您, 让您买些鸡蛋 补补身子.说完,还没等姥爷姥娘回 话那位战士就跑走了. 姥娘讲的故事我虽然似懂非懂, 但她讲的故事却让我忘记了胳 膊的疼痛.于是,从那时起我喜欢起 八路军来,一有空儿就缠着姥娘、姥 爷讲八路军的故事. 因而也使我知 道了八路军六八六团, 知道了八路 军打韩河, 还知道我们那儿出了个 老毕,后来才知道他叫毕秀山,解放 后任上钢二厂的党委书记. 关于这件事, 许多年后当我阅 读滕县党史资料时,偶然发现,外祖 母讲的这个故事在滕县党史上早有 记载.那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