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2019-07-15

32 学时.同学期开课的还有 水污染控制工程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及 环 境修复原理 等课程.由于环境化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结合我校具体特点及其他相关课程 的布设, 环境化学 课程酌情删减一些教学内容,例如

第七章《受污染的环境修复》及第八 章《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不做课堂讲授.此外,在每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会 根据授课进程的实际情况, 增加一些具体案例, 尤其是在授课时期不久前或是当下正在发生的、 具有很强时效性的环境热点事件. 3. 教学内容延伸 在上述内容基础上,为增加教学内容中的前沿科学比例,授课教师会以两种方式在引导学 生去阅读环境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资料.第一种是在每次开课前,以水、大气、土壤作为分类 标准,调研外文文献,选择近

2 年内发表的、环境化学范畴内的综述文献 6~8 篇,作为 环 境化学 课程内容的延伸与补充.学生要阅读并翻译相应的外文文献,了解其文章主旨,并在 后续教学过程及课程考核中以不同形式加以考核. 第二种是授课教师给出几个比较切合环境化 学教学内容的题目(例如:垃圾焚烧过程中二 英是如何产生的) ,由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文 献资料的调研收集,而后经过阅读、理解、归纳及总结,提交一份学术报告.上述两种方式在 同一学期内不重复进行.

三、教学方法 1. 课程特点 环境化学 课程既区别于逻辑性非常强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课程,又区别于 环境 保护概论 等 软科学 类型的课程,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两者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授课 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1)授课教师的知识结构要完整、知识储备要丰富,能够同时熟悉环境 领域和化学领域的知识, 能够以相应的课本外的知识对课本内的知识进行补充, 调剂课堂气氛, 极大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程度;

(2)授课教师应具有较清晰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能够顺着 老师的思维过程将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条理化的吸收转化;

(3)授课教师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 掌握新的授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引导作用,激发学 生的求知欲与表现欲,引导学生去感知、想象、体验、理解. 2. 互动式教学法 课堂是需要教师、学生双方沟通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教师对学生应该做到 管而不死, 大学环境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7)

186 理而不束;

规而有道路可驰骋,范而有天地可翱翔 [4]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有多种形式,在 环 境化学 的课堂上,本团队选择提问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问题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需要根 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选用适当类型的问题. (1)简单问题:对于课程中与基础化学课程等相重叠的内容以及大量叙述性的较简单内 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现场自学,而后教师逐一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只需对其中 的疑点做解答并对内容进行总结即可[3] . (2)复杂问题:教师可以就某一部分已讲授的内容,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在 讲解光化学烟雾事件及其反应机理内容后,可以提出下列问题:臭氧是如何积累的?作为汽车 尾气成分之一的 CO 在光化学烟雾中有何作用?其他污染物对光化学烟雾是否有影响?再比如, 在讲到酸雨概念时可以提出:为什么人们把 pH 小于 5.6 的降雨定义为酸雨?为什么现在认为 酸雨界限定为 5.0 更合适?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自己思考、归纳总结,然后再由教师进行 补充讲解,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将教学内容进行横向联系,会发现很多相对比较复 杂的问题.例如,烯烃在环境的各圈层中都存在,也都会发生转化反应.但是在戴树桂版《环 境化学》教材中对此是分开圈层来讲述的,彼此之间并无明确联系.授课过程中,教师即可提 出此问题,引导学生比较烯烃在各圈层中的转化过程,促使学生举一反三. 这种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授课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重点和难点问 题进行重点讲授,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 思考的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 单纯的课堂讲授显得形式比较枯燥,为此本团队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改变教学方式,引 入课堂视频及文献汇报两种形式,让学生能够以一种新的体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1)课堂上引入视频教学 切合课程主题的视频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该内容的关注程度.在讲到 土壤环境化学 一章时,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观看了一系列有关于全国土壤环境调查及 某些典型土壤污染所导致的热点环境事件的记录片,每段控制在 3~5 分钟左右,依照授课的 时间顺序及逻辑顺序进行了相应的编排,并在看完视频后提出相应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做 出相应的点评,由此引导学生以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解决该类环境 问题的技术方法和法律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授课教师在选择视频时,一是需要关注视频与授课内容的契合程度,二是需要教师 事先对视频深入理解,并设置好相应的问题,以便在视频观看后,引导学生结合视频与课程内 容,进行相应的深入讨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否则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2)文献资料汇报 为体现教学内容的前沿性,本课程会以指定外文文献或是指定课题、小组调研的形式增选 一定中英文资料作为课后阅读材料.针对这些资料,我们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后进行小组 PPT 汇报.根据授课班级人数,每3~5 人一组,指定组长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