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9-07-15

声乐教学;

课程标准;

改革;

综述 [ 中图分类号 ]G642.0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673-9272(2013)06-0141-04

142 专业性 应同时具备.程向兰也认为, 上舞台 不是演员的专利,也应该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之一, 唱 、 教 结合才是高师声乐教学的本质特征;

离开了表演,音乐教育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因此应树立 立足师范、面向社会、站稳讲台、兼 顾舞台 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 质的适应型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6] 蔡远鸿认为, 不管突出 师范性 还是强调 专业性 ,亦或互 融互补,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 的构建上来.[7] 此外,在教育观念上,严凤提出: 如何把'

审美'

贯穿声乐教学全过程,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亟 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他认为,高师声乐教学现 状已远远滞后于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与《新标准》 提出的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理 念相距甚大.张艳萍也认为,高师声乐教学应将技 能训练转移到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以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音乐感知能力、艺术情 趣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质等方面来.[8] 王鸿俊的《对 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李向峰等的《关 于高师声乐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王容的《试 论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等文章,也提出了在 声乐教育中贯穿审美教育的思想.

二、关于授课方式改革的研究 对高师声乐教学授课方式的探讨一直是个热点. 肖兵认为,改革的原因之一是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为求生存、求发展、求规模而扩大招生,致使在 校学生人数骤增,为了缓解师资不足和教学任务加 剧之矛盾,不得已而为之的声乐小组课取代了沿袭 已久的'

一对一'

单独授课模式.[9] 由此看来,声乐 教学授课方式的改革以及新兴的小组课和大课都是 高师声乐教育发展到这个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 为了缓解教学矛盾的权衡之计.这是其一.授课方 式改革的原因之二是声乐教学旧模式的局限性.张 桂华认为, '

一对一'

的上课形式……是以提高 演唱能力为目的的纯技巧训练,很少顾及理论知识 的传授与教学能力的培养. [2] 肖兵也指出: 个别 上课,学生无参照,所有唱歌技能的获得只能凭自 己单个的生理、心理感觉获得.这种有限的感性积 累根本不能适应日后中小学教学对象千姿百态的实 际情况. [9] 此外,蔡远鸿认为,教学模式改革最直 接的原因是 试图通过对'

一对一教学模式'

的反动, 探讨声乐课程的师范性特点. [7] 当然,小组课和大 课也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其场景优势能为学生提供艺 术实践需要的舞台和观众,有利于学生艺术实践能力 的培养,这是小课不具备的.[10] 另外,集体课教学 形式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带有共性的声乐理论基础 知识,使学生把握声乐技法和教学法的基本脉络,达 到音乐教师必备的声乐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 [11] 然而,也有研究者对小组课和大课的教学形式 提出了质疑.易秀华认为,在教学中,集体课通常 被理解为 按人数对一节课的简单创裂 ,这种 简 单的割裂 事实上是对原来 一对一 教学模式的 延续,没有实现真正的改革,不仅没有发挥出集体 课教学的优势,反而缩短了单个学生的上课时间, 导致教学质量整体下降.[12] 这种现象在小组课中也 普通存在,因而,陈喜红认为, 在革新教学方式 的现象背后,却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