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07-18 |
4 ] ( P
2 3
7 ) 做出过很大的贡献.其详情见 下表: 表1忽必烈潜邸中曾用事于东平的金源遗士 姓名 生卒 在东平的任职情况 在忽必烈潜邸及朝中的任职情况 宋子贞
1 1
8 2-
1 2
6 6 详议官兼提举学校 益都路宣抚使,右三部尚书'
中书平章政事,翰林学士 商挺1209-
1 2
8 8 诸子师,经历 京兆宣抚副使,参知政事 李昶1203-
1 2
8 9 都事,行军万户府知事 翰林侍讲学士,行东平路总管军民同议官,吏礼部尚书 徐世隆
1 2
0 6-
1 2
8 5 掌书记 山东提刑按察使,翰林学士,集贤学士 贾居贞
1 2
1 8-
1 2
8 0 行台从事 中书参议,宣抚史,参知政事 刘肃1188-
1 2
6 3 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 行军万户府经历 邢州安抚使,真定宣抚使,左三部尚书 上述诸人在潜邸时期就得到了忽必烈的信 任,所以在后来都被委以重任.这种效应也吸 引了其他参与东平兴学的金源遗士,如王磐、 张R和刘郁在稍后也都进入了忽必烈朝中.更 有一些年轻学子本身就是东平兴学的产物,他 们在中统 (
1 2
6 0-
1 2
6 3 ) 乃至至元年间,陆续 进入忽必烈政局当中,这使得金源遗士集团比 潜邸时期壮大了许多.其主要人物详情见下表: 表2忽必烈朝中出身东平幕府或府学的金源遗士 姓名 生卒 在东平的经历 在忽必烈朝中的任职情况 王磐
1 2
0 2-
1 2
9 3 教官 益都路宣抚副使,翰林直学士 张R ? -
1 2
7 4 掾吏 参知中书省事,兵刑部尚书 刘郁
1 2
1 0 ? -
1 2
7 0 ? 幕僚 左司都事,监察御史 李谦
1 2
3 4-
1 3
1 2 东平府教授, 万户府经历 翰林直学士,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 阎复
1 2
3 6-
1 3
1 2 掌书记,御史掾 集贤学士侍讲学士,翰林学士承旨,浙西道肃政廉访使 孟祺
1 2
3 1-
1 2
8 1 掌书记 国史院编修官,应奉翰林文字,兼太常博士,嘉兴路总管 徐琰 ? -
1 3
0 1 就学于东平府学 岭北湖南道提刑按察使,南台御史中丞, 江南浙西肃政廉访使翰林学士承旨 申屠致远 ? -
1 2
9 8 就学于东平府学 太常太祝兼奉礼郎,江南行台监察御史,翰林待制 张孔孙
1 2
3 3-
1 3
0 7 万户府议事官 浙西提刑按察副使,燕南提刑按察使,翰林学士承旨 王构
1 2
4 5-
1 3
1 0 东平行台掌书纪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淮东提刑按察副使,翰林侍讲学士 夹谷之奇 ? -
1 2
8 9 就学于东平府学 江北淮东道提刑按察司佥事,御史台侍御史,翰林直学士 马绍
1 2
3 9-
1 3
0 0 就学于东平府学 刑部尚书,参知政事 周砥 就学于东平府学 国子学祭酒,集贤学士 杨桓
1 2
3 4-
1 2
9 9 就学于东平府学 太史院校书郎,监察御史 曹伯启
1 2
5 5-
1 3
3 3 就学于东平府学 西台御史 李之绍
1 2
5 4-
1 3
2 6 就学于东平府学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宋渤 就学于东平府学 集贤学士 刘赓
1 2
4 7-
1 3
2 8 就学于东平府学 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东平兴学使得东平一域成为华北的学术中 心,随着东平府学的师生们进入元廷中央,这 个学术中心也由东平移置到了大都. 以至于在 中央有了一个东平派,在学术上也有了一个以 ・
6 5 ・ 云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十四卷・第五期 中国哲学 继承金代的学风著称的东平学派. [
5 ] ( P
2 6 ) 对照表 1与表 2则可发现,宋子贞、商挺 等在潜邸时期就依附忽必烈的儒士在忽必烈即 汗位后都得到了重用,或为中书平章政事,或 为参知政事,或为各部尚书.但其后学也就是 在中统、至元间进入元廷的东平儒士们却很少 在行政机构为官,基本上都被安置在了监察机 构和翰林国史院 ( 翰林兼国史院与集贤院本为 一署,至元二十二年分为两院) 当中.关于这 一点姚大力也曾指出过,他认为元代国家行政 机器比较排斥儒士,但监察和词苑方面却专用 儒臣,以求社会关系方面的某种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