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wtshxd 2019-03-14

(二)幼虫的培育??? 幼虫培育期间饵料种类主要有金藻、牟氏角毛藻和扁藻等,每天换水2―3次,每次20―30分钟.D形幼虫至壳顶幼虫期幼虫培育密度为3―4个/毫升,壳顶后期幼虫(壳长 7134微米)1―2个/毫升.在适温范围内,从D形幼体培育到附着,需要11一13天,适当升高水温,增加饵料,对幼体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采苗及稚贝培育??? 采用小于0.3毫米细砂作为附苗的基质.用前经过30*l0-6―50*l0-6高锰酸钾浸泡,淘洗干净后,铺于池内,厚约1厘米.稚贝培育密度5―l0万个/米2.饵料以扁藻为主,或停止人工投饵,引入200目筛绢过滤沉淀的海水,使稚贝摄食海水中的天然饵料.

三、养成

(一)围网养成??? 选择粉砂底质、地势平坦、潮流畅通的低潮区,在大潮退潮时,沿场地四周挖一条宽20―30厘米,深40厘米的环沟,将6―8号尼龙线编织成的网目大小为2―4厘米,高120厘米的网片,下端连同底纲埋入沟底35―40厘米.埋网片时应将底纲拉直.紧接着在网片的内侧每隔1.5―2米插一长140厘米的木棍或竹竿,撑起网片.??? 每亩放养1龄西施舌400―500千克或2―3龄西施舌 700―

100、千克.养成期间应经常清除玉螺、红螺等敌害,刮除附着在木桩上的藤壶等.台风过后应及时修补损坏的木桩和网片.养至4龄的西施舌,体长达9厘米以上,体重达250克左右,即可收获.一般在大潮退潮时收获,用短柄铁锄或铁耙翻砂,逐个采收.

(二)池养??? 在高、中潮区建池,池内侧用石砌直坡,池底铺细砂30― 40厘米,水深保持1米左右.设置独立的进、出水闸,进水闸应装有1―2毫米的过滤网.??? 放养量与围网养成基本相同.大潮期间每天应更换池水1―2次,大潮过后或水色清澈,可施尿素(每亩700克)及过磷酸钙(每亩300克)以促进池内单胞藻的繁殖生长.每次大潮应排干池水一次,捕捉鱼、虾、蟹,清除浒苔和其他敌害生物.收获时把池水排干,观察西施舌的出入水孔,直接用手挖取.

第三节 栉江珧的养殖

一、栉江珧的生物学特征??? 栉江珧[Pinna(Atrina)pectinata Linneaus]:在我国北方俗称 大海红 、 海锨 ,广东称 割纸刀 ,浙江称 海蚌 .

(一)形态与分布 ??? 栉江珧贝壳大,呈三角形,壳顶尖细,背缘直或略凹,自壳顶伸向后端l0余条较细的放射肋,肋上具有斜向后方的三角形小棘.韧带发达,无铰合齿.成体多成黑褐色.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生活于低潮线以下至水深20米的海底.

(二)生态习性??? 栉江珧多栖息于水流不急,风浪平静,泥砂质的内湾;

以壳顶插入泥砂中,用足丝附着在粗砂粒、碎壳和石砾上,后部露出滩面.栉江珧对温度、盐度适应能力较强,干露时气温 1℃不致冻死,夏季泥砂表层温高39℃亦能存活.最适海水比重为1.019―1.023.

(三)繁殖与生长??? 栉江珧为雌雄异体,一般2―3年性成熟.性成熟时,精巢为乳白色或淡黄色,卵巢为棕红色.繁殖期为5―9月.在28.2℃―29.6℃条件下,从受精到变态约需20天左右.生长速度较快,8个月龄壳长可达10厘米,体重19克;

2年为19.5厘米,4年为26.5厘米,体重300克;

6年为28.7厘米,体重 450克.

二、苗种生产

(一)栉江珧人工育苗1.亲贝选择与暂养??? 亲贝从自然海区采集.挑选贝壳完整、性腺成熟较好的个体,置于室内水池暂养,每方水体放养亲贝3―4个.暂养期间每天换水、投饵各3―4次,饵料以扁藻为主.也可将亲贝播于泥沙底的海底蓄养,用时取回.2.精卵的获取??? 选择生殖腺饱满、颜色鲜艳的成熟个体,置于室内阴干6―8小时,然后按雌雄比例3 c1搭配,分别盛入可滤水的塑料桶,每桶装贝6―8个,并缚上泡沫浮子一个放入育苗水池中,同时注入过滤海水.亲贝经过一昼夜或稍长一些时间随水漂动,一般便可自行排放精卵.也可采用解剖法获取精卵,在0.08―0.1%氨海水中进行人工受精.受精卵经2次洗卵,发育至担轮幼虫期云集上浮后,选优培育.3.幼虫培育??? 幼虫培育期间,水温和海水比重波动范围应为26.8℃― 29.6℃和1.017―1.023,pH值为8.1―8.4,溶解氧6.10― 7.30毫克/升.日换水量为1/2―1倍.早期幼虫阶段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结合投放牟氏角毛藻,日投1―5万个藻细胞/毫升.壳顶幼虫阶段以扁藻为主,日投3000―5000细胞/毫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