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4-20 |
一、税收制度构成
1、课税根据理论 税收是政府部门出于弥补市场缺陷的需要,按照法律的规定,对私人部门强制课征所获得的收入.
利益交换说 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把税收看作是政府与人们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 图9.1 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关系
2、税种构成要素 (1)征税对象:课税的目的物.它决定征税的范围,也是区分税种的主要标志.2)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与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实际承担税款的单位与个人是负税人. (3)税率: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比. 比例税率:对所有课税对象都按同一比例课征的税率. 定额税率:每一个单位的征税对象应缴纳的税额. 累进税率:把税基划分成若干等级,分别规定相应的税率,并使税率随着税基的扩增而递增. 累进税率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 级次 征税对象数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
1 1000元以下 5%2 1000-3000元10%3 3000-5000元15%
4 5000元以上 20% 注: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的税额-超额累进的税额
3、主体税种的形成 主体税种:税制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税种. 流转税:以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流转额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所得税:以各种所得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财产税:以财产的价值或租金收入为课税对象征收的税.如房产税. 图9.2 二部门经济循环与课税点分布
二、税收原则
1、税收的公平原则 横向公平是指福利水平相同的人应缴纳相同的税收;
纵向公平是指福利水平不同的人应缴纳不同的税收. (1)受益原则 根据居民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收益分摊税收. (2)能力原则 根据收入、消费或财产的多少. 根据牺牲的程度.牺牲是指纳税人税前获得的效用与税后获得的效用之差.有绝对牺牲均等、比例牺牲均等、边际牺牲均等. 图9.3 效用牺牲均等的衡量
2、税收的效率原则 (1)税收经济效率 指政府实施税制应避免或减少对经济运行产生不良的影响,也即要保持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在课税之后,除了使人们因纳税而承受负担之外,最好不再承受超额负担.2)税务行政效率 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包括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 例子:英国窗户税 1696年,英国通过 光荣革命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的英国,为解决政府财政困难,用 窗户税 取代了 壁炉税 ,按照房屋窗户数量的多少,对业主征收2-8先令不等的税. 窗户税虽然避免了征税官进入私人产业清点壁炉数量的麻烦,但效果欠佳:税收的设计者认为,窗户数量较多的房屋皆富人所有,所以应该不大会为区区几个先令牺牲阳光和空气.不料设计者的想法大大高估了富人愿意为阳光和空气支付的价格,结果不仅富人纷纷减少窗户的数量,连穷人也干脆封死原本就少得可怜的窗户. 1851年, 窗户税 虽在几经调整而始终无功后被废止. 图9.4 税收的超额负担 图9.5 税收对企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干扰
三、税收制度优化理论
1、商品税制优化理论 关键是设法消除或减少税收的超额负担. (1)普遍征税但征低税. (2)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征高税,对需求弹性大的商品征低税.(拉姆赛定理,又称弹性反比法则) 这两种办法都违背公平原则.因为穷人会比富人承担更多的税. 图9.6 在经济效率上一般税优于选择税 图9.7 弹性反比法则与税收超额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