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 2019-07-08 |
一、作者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用过许多笔名,如休芸芸、懋琳、炯之等等.
一生自称"乡下人".1902年出生于湖南凤凰县(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一个行伍世家,系清王朝提督沈宏富之孙,并有四分之一苗族血统.自幼聪颖顽皮,依恋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而经常逃学,甘心忍受小学教师和父母的责罚.高小毕业14岁即按当地风俗加入地方军队,先后当过卫兵、班长、司书、书记等,走遍了驻防辰州(沅陵)及沅水流域诸县 . 这里地处湘、鄂、川、贵四省的交界,也是苗、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之所.是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的地方,一直被历代统治者称为"中国的盲肠". 他熟读社会与人生这部大书,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据说在芷江的乡下四个月看杀人1千;
在怀化镇一年多看杀人7百). 走上文学之路 1922年,他到北京寻找自己的求学理想和人生之路,在北大当过不注册的旁听生,报考燕京大学因缺少中学学历而未被录取.求学受挫,生活穷困,因而发愤写作.1924年12月,处女作《一封未曾付邮的信》刊于《晨报副刊》.此后,以休芸芸、懋琳、炯之、璇若等笔名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作品多种,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得到郁达夫、徐志摩的赏识,郁达夫曾在《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中对他生活的窘迫予以描述. 两个"半个"沈从文 1928年他赴上海,与丁玲、胡也频夫妇一起编辑《红与黑》、《人间》杂志,并筹办红与黑出版社.1929年起,他先后在中国公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3年重返北京,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此间发表的《文学者的态度》、《作家间需要一种新运动》,引发文坛上的"京派"与"海派"等论争.不久,完成其"湘西"代表作《边城》和《湘行散记》.抗战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兼编《大公报》、《益世报》副刊.建国后,远离文坛,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专门从事文物研究,成绩卓著,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中国历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成为历史研究方面的专家. 青年沈从文 沈从文及其夫人张兆和 沈从文故居 晚年沈从文 《沈从文全集》 沈从文的创作成就 沈从文创作宏富,作品结集有80多部,是中国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20年代中后期结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其基本主题已初现.30年代之后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从作品到理论,完成了其"湘西世界"的构筑. 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京派作家群" 指30年代远离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和文化中心上海,而活跃于古都北平的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一群作家.这派小说家中除沈从文外,还有废名(冯文炳)、萧乾、芦焚(王长简)、林徽因、凌叔华等.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中虽大都为学院派的文化精英,却热衷于描写建构各自的平民世界,如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废名笔下的湖北乡镇和京西城郊,芦焚笔下的河南果园城,萧乾笔下的城墙根儿"篱下"圈子等等.京派小说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样式. "乡土抒情诗"与"人性抒情诗" 个人只把小说看成是"用文字很恰当记录下来的人事"……既是人事,就容许包含了两个部分:一是社会现象,即是说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