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 2019-07-08 |
二是梦的现象,即是说人的心或意识的单独种种活动.……必须把 "现实"和"梦"两个成分相混合. ――沈从文《烛虚・小说作者和读者》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了撑渡船的老人及其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之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亲属之情、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质朴、淳厚的民风和人情,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人生和真善美的人性的追求与梦想.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普通人事牵连在一处时,个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从文小说习作选集・代序》 《边城》的灵感与原型"民二十二至青岛崂山北九水路上,见村中有死者家人'报庙'行列,一小女孩奉灵幡引路.因与兆和约,将写一故事引入所见.""我准备创造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黏附的诗.沈从文《新题记》 故事上的人物,一面从一年前在青岛崂山北九水旁所见的一个乡村女子,取得生活的必然,一面就用身边黑脸长眉新妇作范本,取得性格上的素朴良善式样.一切充满了善,充满了完美高尚的希望,然而到处时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素朴的良善与单纯的希望终难免产生悲剧.沈从文《水云》 《湘行散记・老伴》中回忆作者当兵时的伙伴中有一个叫"傩佑",看中了城街上绒线铺的女孩,"那女孩子名叫'翠翠',我写《边城》故事时,弄渡船的外孙女,明慧温柔的品性,就从那绒线铺小女孩脱胎而来."十多年后重游故地,来到绒线铺前,一个叫小翠的女孩辫发上缠着一缕白绒线,她妈妈翠翠刚死了不久."我被'时间'意识猛烈的掴了一巴掌"沈从文 "二十年来生者多已成尘成土,死者在生人记忆中亦淡如烟雾,惟书中人与个人生命成一希奇结合,俨若可以不死,其实作品能不死,当为其中有几个人在个人生命中影响,和几种印象在个人生命中影响." " 将我某种受压抑的梦写在纸上.沈从文《新题记》 在《边城》中,沈从文的乡土情愫,融合着其审美理想和浪漫情调,达到了乡情风俗、人事命运、人物形象三者描写完美和谐、浑然一体的境地,是作者推崇的"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具象化.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有评论家称赞《边城》是"一部idyllie(田园诗的,牧歌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刘西渭《咀华集》). 但《边城》又是人性美、人情美的一曲挽歌,是"失乐园"母题的再现.无论是翠翠母亲当年为爱殉情的悲剧,还是天保、傩送与翠翠之间为善谦让的冲突,都印证了人无法左右的天命和天意.显然,人性美、人情美无法阻止人世间悲剧的发生,其深处同样潜伏着痛苦与忧伤.《边城》是人间无可复制的诗意神话.